文档详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卷a4版.docx

发布:2025-05-02约3.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2.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A.遵守公共秩序

B.讲究公共卫生

C.尊老爱幼

D.随便摘公园里的花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哪一年在上海秘密召开?(??)

A.1920

B.1921

C.1922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睡觉

B.在医院的走廊内大声喧哗

C.利用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

D.在旅游景点随手丢垃圾

5.发动虎门硝烟的是(??)。

A.左宗棠

B.张之洞

C.康有为

D.林则徐

6.下面这个图标是(??)。

?

A.爱心

B.志愿者

C.公益事业

7.习近平重视家风培育的原因是(??)。

A.所有的家风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B.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格

C.只要培育了优秀的家风,中国就一定会成为最强的国家

8.在抗美援朝战争时,在一次攻击391高地的任务中,(???)为了掩护战友,在烈火中坚持了30多分钟,最终壮烈牺牲。

A.罗盛教

B.黄继光

C.邱少云

9.在下列公共场所中,你认为我们小学生应该常去的是(?)。

A.营业性网吧

B.图书观

C.儿童游乐场

10.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留下了“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的豪言壮语。

A.关天培

B.葛云飞

C.陈化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

1.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

2.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地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一大批优秀的抗日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展现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3.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4.(???)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的道路。

5.父母对子女有(???)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的义务。

6.(???)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自主标志着我们逐渐长大。

7.我们要主动与家人(???),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8.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家风的(???)。我们小学生也可以通过家风,向社会传递(???),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9.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

10.生活中,我们要留心(???)、主动(???),尽力(???)和(???)家人,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在国外需要讲究秩序,在国内无所谓。(?)

2.好多事情我们自己能做决定,家人干涉是不对的。(?)

3.慈善是互动的,你付出了爱心,也将收获心灵的充实与满足。(??)

4.新中国成立时,我们称石油为“洋油”的原因是当时石油几乎全部依靠国外进口。(?)

5.为秘密研制原子弹,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

6.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7.圆明园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

8.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狠狠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

9.祖父母都承担着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的责任。(??)

10.回望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1.连线题。

林则徐??《新青年》

孙中山??大东沟海战

陈独秀??虎门销烟

邓世昌??辛亥革命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

1.完善表格,再回答问题。

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发现了我们公共生活的哪些特点?

六.简答题(共5题,共33分)

1.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请你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内容吧!

2.请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3.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如果一直不解决,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4.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探索?(列举3条)

5.请同学们完成任务:针对家庭状况及父母的工作情况,和父母一起制订孝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计划。

七.辨析题(共1题,共6分)

1.图中的做法正确吗?谈谈你的认识。

八.材料题(共1题,共8分)

1.下午3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天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