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涯规划主题班会.pptx

发布:2025-05-01约2.19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

一、活动目标1.通过兔子和狗赛跑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高中生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2.通过生涯五维度的测试,让学生从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全面认识自己,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3.通过介绍外界条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与专业、专业与大学之间的关联,掌握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

一.活动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教育。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指出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到2019年,《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2017年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进行渗透。从国家政策分析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在学校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同时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看来将职业教育和高中教学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高中是人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学生身心的发展在高中趋于成熟,学生逐渐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习是为了什么等,开始有了寻找自我的过程。上了高中之后,如何提高学习能力、怎样进行生涯探索、如何管理情绪等成为了学生新的需求,基于学生成长需求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惑。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的动力、对自己兴趣潜能等方面的了解不是很清楚,这些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是要回归学生发展本位,要为每位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样态,而职业生涯教育,是把当下在学校的学习和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到学习内动力再到自主能力的生成,即“我想要”到“我该要”到“我能要”的自主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满足学生学习能力、生涯探索、情绪管理等多方位的发展需求。

第一环节认识自我

以寓言故事引入,强调职业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兔子赛跑,体会各个兔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奖励”给人带来的内在动力;小狗为什么也要参与这场比赛中来?它是否知道最终的奖励只是一根胡萝卜?如果小狗跑到了终点,甚至拿到了第一名,却发现奖励只是一只胡萝卜,那么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放眼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面临着和这只小狗一样的困境,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奔跑,一直在努力地往前,但是却不知道前方的状况是什么。当有一天我已经跑到了终点,却发现我已经得到的竟然不是我想要的时候,那会儿的心情,会不会跟这个小狗的心情一样复杂呢?总结:在前行的道路上,在拼搏的途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你现在努力追求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介绍生涯测评五维度认识自我主要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家庭环境五个方面进行:①性格——我适合做什么②兴趣——我喜欢做什么③能力——我擅长做什么④价值观——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⑤成长环境——我的家庭成长环境如何

MBTI人格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E(外向的)—I(内向的)S(实感的)—N(直觉的)F(情感的)—T(理性的)J(计划的)—P(随性的)

第二环节自我觉醒

自我觉醒:探索职业规划的起点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大多数的人像落叶,随风飘荡;只有少数人如星辰,遵循自己的轨迹。”高一新学期是职业规划的黄金起点,学生需通过科学方法认知自我,唤醒成长内驱力。

1)兴趣导航:霍兰德职业兴趣岛测试北方民族大学附中在主题班会中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岛测试”,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如艺术型、研究型),学生通过选择岛屿匹配职业方向。例如,某学生选择“研究型岛屿”后,结合物理成绩优势,将航天工程师定为职业目标,并制定了“每日攻克一道力学题”的行动计划。

(2)能力画像:SWOT分析法中山市小榄中学通过“SWOT分析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帮助学生全面评估自身特质。例如,一名性格内向但逻辑能力强的学生,发现编程职业既能发挥优势又能规避社交短板,从而将计算机科学纳入目标专业。

二、目标建构:从愿景到行动的桥梁荀子在《劝学》中告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职业规划需将抽象理想拆解为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

(1)SMART原则:让目标清晰可量化参考兰州某中学的“三阶目标法”:-长期目标(3-5年):如“考入985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中期目标(1年):如“数学期末达班级前10%”;-短期目标(月度):如“每周完成3套物理真题卷”。数据显示,采用此方法的学生目标达成率提升40%。

1)五维学习模型:从输入到输出的闭环麻城市某高中升级“四到听课法”为五维模型:1.预习: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2.听课:以“问题清单”引导思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