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理论试题(附答案).docx

发布:2025-05-02约6.59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理论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至少80-100次/分

B.至少100次/分

C.100-120次/分

D.至少120次/分

答案:C

解析:心肺复苏指南明确规定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这样能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频率过低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流灌注,过高则可能导致按压深度不足等问题。

2.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部位是:()

A.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

B.胸骨中1/3与上1/3交界处

C.两乳头连线中点

D.心尖部

答案:C

解析:两乳头连线中点是目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标准部位。这个部位能更准确地作用于心脏,使按压产生的力量有效地传递到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3.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至少3cm

B.至少4cm

C.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D.至少6cm

答案:C

解析:按压深度至少5cm才能保证足够的血液排出心脏,为重要脏器提供血液供应,但不超过6cm是为了避免过度按压造成胸骨骨折等并发症。

4.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应首先使患者:()

A.侧卧在坚实的平面上

B.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

C.侧卧在柔软的平面上

D.仰卧在柔软的平面上

答案:B

解析:进行心肺复苏时,患者需要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这样才能保证按压时力量有效地传递到心脏。柔软的平面会分散按压的力量,影响复苏效果。

5.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将患者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避免:()

A.头部前屈

B.头部后仰

C.头部侧屈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保持患者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是为了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头部前屈、后仰或侧屈导致气道梗阻,影响人工呼吸的效果。

6.心肺复苏中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法是:()

A.仰头抬颌法

B.双手托颌法

C.仰头抬颈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答案:A

解析:仰头抬颌法是最常用的打开气道方法,操作简单且有效。双手托颌法多用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仰头抬颈法可能会对颈椎造成一定压力;环状软骨压迫法主要用于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不是打开气道的常规方法。

7.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

A.1秒以上

B.2秒以上

C.3秒以上

D.4秒以上

答案:A

解析:每次吹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能使足够的气体进入患者肺部,观察到胸廓起伏。吹气时间过短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通气量。

8.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

A.15:2

B.30:2

C.5:1

D.20:2

答案:B

解析:目前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胸外按压次数维持血液循环,又能给予适当的人工呼吸提供氧气。

9.心肺复苏有效指标不包括:()

A.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B.面色、口唇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

C.瞳孔由大变小

D.尿量增多

答案:D

解析:可触及颈动脉搏动、面色和口唇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都是心肺复苏有效的表现。尿量增多通常不是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直接指标,它更多地与肾脏功能和液体平衡等因素有关。

10.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心肺复苏:()

A.心跳骤停

B.呼吸骤停

C.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D.脑死亡

答案:D

解析: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脑干功能不可逆终止,此时进行心肺复苏已无意义。

11.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的双手应该:()

A.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

B.平行放置,手指伸直

C.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搭在上面

D.随意放置

答案:A

解析: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这样可以保证按压时力量集中在手掌根部,避免手指按压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2.心肺复苏过程中,如需更换施救者,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A.小于5秒

B.小于10秒

C.小于15秒

D.小于20秒

答案:B

解析:为了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更换施救者应在小于10秒内完成,以保证心肺复苏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3.对于心跳骤停患者,黄金抢救时间是:()

A.1分钟内

B.4-6分钟

C.10分钟

D.15分钟

答案:B

解析:心跳骤停后4-6分钟内是黄金抢救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的几率相对较高。超过这个时间,大脑等重要脏器会因缺氧而发生不可逆损伤。

14.以下关于心肺复苏时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