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中地理教学课件 地理新高考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附例题解析.pdf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
第4节海—气相互作用
知识点28海—气水热交换
知识点29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知识点28海—气水热交换
教材知识萃取
特别注意:①海水蒸发吸收海水热量,凝结时释放热量到大气中,这一过程为释放潜热。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
越大,海—气水热交换越活跃。②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海水比热容大→吸热较慢、增温慢,放热慢、降温慢
→调节作用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海—气相互作用
一、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方式和过程
水温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海洋表层的[1]______有关。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
热带
湿度大,降水丰富;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较多,从而可推知[2]______地区
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如下:
影响海洋与大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如下:
二、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缓
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3]____,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
增温也快
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4]_________
_,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陆地气温的日较差、
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所示:
三、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大洋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5]______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具体如下图所示: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海—气物质交换与碳汇
[湘教选必1-P98阅读变式]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
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下图是海洋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示意
图。据此完成1—2题。
D
1.下列关于海洋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的表述,正确的是()
A.海水温度上升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加B.厄尔尼诺现象促进海洋二氧化碳释放
C.海洋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固定二氧化碳D.海洋生物通过沉积作用转移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并没有实现二氧化碳的交换,A错误;厄
尔尼诺现象是局部性的海水增温现象,会促进局部海域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且该影响不具备一般性,不能阐释
海洋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交换状况,B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海水中的藻类通
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不是分解作用,C错误;贝类的钙化过程也促进碳的沉积,水中植物生长也会从海水
中吸收碳元素,鱼类以浮游生物、贝类、藻类植物等为食,鱼类和贝类成熟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实现碳转移过
程,D正确。
D
2.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①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③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解析】碳汇渔业不能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①错误;我国发展碳汇渔业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吸收,但是不能减少二
氧化碳排放量,②错误;据材料“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
体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可知,在碳汇渔业中,藻类植物作为鱼
类、贝类的饵料被大量消耗,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碳汇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可促进渔
业生产方式转型,④正确。故选D。
拓展延伸
海洋碳汇渔业的效益分析
通过海洋碳汇渔业固碳除碳,可降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