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8 第八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ppt
三、合理的作息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减少一餐或晚餐进食过多均不利于减肥。(2)少吃零食、甜食、饮料:多数零食尤其是坚果类,如花生、核桃、开心果、瓜子等均含有较高的热能和脂肪,不利于减肥。(3)吃饭要细嚼慢咽:能够延长进餐时间,达到饱腹作用。2.体育锻炼第四节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生理性或病理性骨矿物质丢失,机械性骨功能不全或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疼痛综合证。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的破坏而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与营养素,特别是钙、磷、蛋白质、维生素D有密切的关系。一、相关影响因素1.蛋白质:长期缺乏将致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这将会影响新骨的形成,容易出现骨质疏松。2.钙:钙是骨的主要成分,身体中总钙量的99%存在于骨中,成人全身钙总量为1100~1200g。正常人的钙需要量为400~1000mg/d,可维持钙平衡。3.磷:磷在人体骨和牙的发育与钙同样重要,人体内约85%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人体中磷与钙的比例是相对恒定且相互制约的。成人全身磷总量500~800g,在骨组织中磷占85%~95%。磷的最低需要量为880mg/d,因此每天摄入1.5g即可。4.维生素D: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维生素。维生素D可使人体钙吸收更好、更完全,维生素D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膳食中摄入,另一种是人体皮肤转化。5.钠:尿钠排出增加必然伴随着尿钙增加,肾脏每排出2300mg钠就要排出20~60mg钙。高钠摄入可导致尿中钠、钙增加,血钙减少。6.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能够导致血骨钙结合蛋白(BGP)减少、BGP羧化程度降低,以及BGP结合到羟磷灰石上的能力减弱。据调查,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是髋骨骨折患者血中维生素K含量低。骨质疏松症患者尿钙和羟脯氨酸升高,而补充维生素K能使两者都降低。7.维生素C:与微量元素锌、铜、锰、氟都参与骨有机基质的合成。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基酸合成不可缺少的成分,维生素C缺乏时骨基质合成会减少。二、营养治疗饮食营养疗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种重要方法,饮食中含有人体骨形成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如钙、磷、维生素、蛋白质等。要求骨质疏松症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多选择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骨形成所需的基本原料。1.营养治疗目的通过饮食补充钙、磷和维生素D,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饮食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形成和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营养治疗原则(1)饮食适量: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切不可暴饮暴食。(2)保证钙的正常摄入:人体要维持钙磷代谢,预防骨质疏松症,首先要保证钙的正常摄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需要量摄入。膳食补钙时,要多选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芝麻、海带、贝类等。在膳食补钙不足的情况下,应选钙剂补充,以碳酸钙或枸橼酸钙为好。(3)维生素D摄入充足:维生素D摄入充足有利于钙的吸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鲱鱼、鲑鱼、沙丁鱼、小虾及动物肝、鱼肝油,鸡蛋、小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常见的人工强化维生素D食品有牛奶、巧克力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乳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必要时可以补充维生素D制剂。此外,预防骨质疏松症要重视日光浴,这是获取维生素D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此外,维生素C的摄入与骨质疏松的预防也有一定的关系。(4)磷的摄入适量:磷是钙磷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含磷较丰富的食物有豆类、瓜子仁、花生仁及茶叶等。第五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在血循环中水平增高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属于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加速氧化,产热与散热明显增多,基础代谢率异常增高。临床上呈高代谢症候群,表现为急躁亢奋、多食消瘦、恶热多汗、心悸失眠、大便量多等,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突眼症。一、相关影响因素1.碘碘是参与甲状腺素合成的重要元素。碘本身在体内蓄积过多也可能诱发甲亢,称为碘甲亢。如应用碘化钾治疗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用含有机碘化物的造影剂进行检查时,都可发生甲亢。正常人即使一次摄入碘过多,仍可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2.微量元素患有甲亢时,血中的钡、镁、锰、锌等微量元素明显降低。血镁浓度还与T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甲亢时由于肠蠕动增强,锌的吸收减少。同时汗液中锌的丢失增加引起身体低锌,并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甚至闭经。低锰可能导致排卵功能紊乱、性欲减退及糖耐量异常。3.能量因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在血中水平增高,机体处在高代谢状态,基础代谢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