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五中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漳州五中语文学科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2)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3)????????????????????,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萧关逢候骑,?????????????。(王维《使至塞上》)
(6)???????????????,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小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①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②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行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愈伯文集》,有改动)
【注】①司马氏:代指西晋。②征士:不赴朝廷征聘之士。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与利史相先后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幻:惑乱
C.而不假乎外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故故:缘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3分)()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③有一焉,则其守不固④明而自信,笃也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谈论张本。
B.其次段中作者批判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士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贪”给泉水命名的缘由,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