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

发布:2025-04-29约4.2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对辽宁省湿地修复技术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调查、修复方案

设计、修复后生态监测等作出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辖区内的自然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的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2532-2023湿地退化评估技术规范

GB/T24708-2009湿地分类

GB/T27648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SL/T58水文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湿地Wetland

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

3.2受损湿地生态系统Damagedwetlandecosystem

指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打破了生态系统

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3.3退化湿地生态系统Degradedwetlandecosystems

指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原有的

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系统结构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3.4退化生态修复ecologicalrestorationofWetland

指通过自然或人工措施对受损或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空间

和时间上达到相对稳定有序状态,发挥其应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

4基本原则

4.1系统性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统筹生态系统修复。

4.2自然性

遵循自然规律,以历史或本区域同类型的健康湿地生态系统为参照,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措施,

修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

4.3可行性

基于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案设计和技术选择。

5湿地调查

5.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监测的指标、单位、频度和引用方法见表2。监测点位应布设在湿地内部,且距离人为干

扰区域10公里以上。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包括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NO₂)、一氧化碳(CO)、

臭氧(O3)、粒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PM10)、粒径小于等于2.5μm颗粒物(PM2.5)、总悬浮颗

粒物(TSP)、大气降尘量、负氧离子。

5.2水文监测

地表水水文监测指标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淹水历时、水深、积水面积。监测频次为每年丰水期、

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各1次。冰封期先在冰面上开孔,监测指标与方法与非冰封期一致。

监测点位应布设在湿地内部,且距离人为干扰区域10公里以上。

5.3水质监测

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包括pH、透明度、悬浮物、总硬度、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挥发酚、氯化物、硫酸盐、砷、

叶绿素、重金属含量。监测频次为每年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各1次。冰封期先在冰面上

开孔,监测指标与方法与非冰封期一致。样品采集方法按照SL187的规定执行,样品保存及预处理方

法按照SL219的规定执行。监测点位应布设在湿地内部,且距离人为干扰区域10公里以上。

5.4湿地土壤及沉积物监测

土壤及沉积物物理性质监测的指标包括pH、潜性酸度、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镁(盐碱土)、交

换性钾和钠、交换性酸量(酸性土)、交换性盐基总量、碳酸盐量(盐碱土)、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有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