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造影剂分类、不良反应及碘造影剂过敏临床安全性和注意事项.doc
碘造影剂分类、不良反应及碘造影剂过敏临床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碘造影剂(ICM)是临床常用诊断药物,主要用于血管造影、CT增强检查。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推广,ICM的临床用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ICM所致皮肤反应、肾毒性、喉头水肿等不良反应的
病例报道愈发增多。
ICM分类
ICM种类繁多,可据其物理化学特点进行分类:
据渗透压差异,ICM分为高渗、等渗、低渗。高渗造影剂诱发不良反应的风险比等渗、低渗ICM高,临床已不再使用高渗ICM。
2.在水中溶解度不同,ICM又可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
根据以上2点将市面上常用造影剂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低渗、非离子型ICM:碘海醇、碘佛醇、碘普罗胺。
低渗、离子型ICM:碘克酸。
等渗、非离子型ICM:碘克沙醇。
ICM的不良反应
ICM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样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化学毒性反应,见表1。
表1?ICM的不良反应
与离子型ICM相比,非离子型ICM渗透压低、水溶性好,显影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更高?[3]。非离子型ICM、离子型ICM导致患者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7%~3.1%和3.8%~11.7%?[1]。
需要注意的是,ICM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无法预测、个体差异大,轻者可出现皮疹、呕吐等1级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重度血压下降等3级过敏反应。
表2?严重过敏反应的分级
处理ICM相关不良反应的推荐方案
ICM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荨麻疹、红斑等)、呼吸系统症状(支气管痉挛)等,美国放射学院(ACR)对ICM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救治作出了推荐;见表3。
表3?ICM先关不良反应的临床救治
注:iv肾上腺素前需进行稀释,稀释后浓度:0.1mg/mL;im肾上腺素浓度:1mg/mL
提高ICM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识别发生不良反应高风险人群
既往有哮喘、荨麻疹病史,或对含碘制剂有不良反应者,使用ICM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高于他人;建议造影前使用抗组胺药物(H1、H2受体拮抗剂)或糖皮质激素进行预防。重要的是,造影室内务必准备急抢救设备和药品,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选择安全性更高的ICM,在造影前后给予患者水化
优先使用非离子型ICM,其化学毒性小、安全性高。另外,在患者造影前后12h以1mL/(kg*h)滴速静滴生理盐水?[6],进行输液水化可促进ICM排泄,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避免短期内多次使用ICM?
短期内多次使用ICM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两次造影的时间窗至少间隔2w[7]。若患者首次应用ICM后出现肾功不全,但因病情需要再次造影时,应推迟再次造影检查直到患者肾功能恢复至检查前水平。
造影期间监护患者临床症状
造影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发生不良反应,即刻暂停造影,并进行临床处置。造影完成后至少留观30min[7],若患者无异常表现,送患者返回病房并继续监护。
ICM用药的注意事项
以往在造影前对ICM原药稀释后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以筛查过敏人群。然而,ICM皮试假阴性概率较高,皮试阴性者仍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皮试结果对过敏反应预测的准确性低,故不推荐ICM使用前进行常规皮试;除非ICM药品说明书有要求才进行皮试。
进行血管造影时,间断用肝素化生理盐水灌洗导管,以减少与操作相关的血栓形成
ICM与二甲双胍联用可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对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造影,若患者肾功正常,应在注射ICM时停用二甲双胍。若患者存在肾功不全,需在造影前48h停用二甲双胍,造影检查完48h复查肾功;若肾功无恶化才恢复二甲双胍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