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docx
《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
《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1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语言活泼明快,富有童趣。故事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边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他听从了伙伴们的建议,一步步改造自己的烂泥塘,最后让烂泥塘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故事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学生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己质疑和猜想的基础上,结合拼音读通课文,勾画出写青蛙卖泥塘原因的句子,读一读,再想象青蛙住的“烂泥塘”是什么样的?弄清青蛙卖泥塘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弄清楚哪些动物想买泥塘,没买成的原因是什么?青蛙听了小动物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学这一部分时,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演一演、想一想。
2.抓住三个词语:泉水、引水、灌水,通过演示和让学生感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青蛙的聪明和勤劳。
3.充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着许多色彩美丽,形象新颖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利于以图学文,也有利于拓宽儿童的想象。
4.以课堂作业本为突破口,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如识字教学部分,老师利用课堂作业本中的第二题对生字进行了集中梳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高效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课堂作业本也同样为老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如教师在梳理文本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感受了烂泥塘变好地方后,利用课堂作业本中的第五题让学生去用简单的两个字或三个字去概括梳理青蛙为了卖掉泥塘做了哪些事情。课堂上书写了“蛙”“卖”“搬”“倒”四个字,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也把握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成功之处
在板书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通过简笔画让学生体会“烂泥塘”什么也没有的景象,在引导学生读11段,体会泥塘的变化。在学生的描述过程中,不断地用彩色的贴画把学生想象中的“好地方”进行完善,呈现出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泥塘。学生通过读图,理解“青蛙为什么不卖泥塘”的原因,教学简单有效。在本课中,我关注到了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发现两者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中间通过转折关联词“不过”“就是”进行连接。像这样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老师在教学中所不能错过的。老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特点,并出示小兔、蝴蝶、小鸟、小狐狸让学生迁移运用。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学生的想象力被课文的插图局限了,没能打开思路,这与老师的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内容整理上,注重创设一个童趣的教学情境,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2
等泥塘灌足了水以后,青蛙呱呱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啦!卖!泥!塘!啦——。”呱呱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人来买他的泥塘。
小鸟飞过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过来说,这里缺了一点儿花;小兔子跑来说,这里还缺了一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房子里太空了。不过房子里有一些家具就更好了;花豹说,这里已经有一条路了,还缺了一辆车;小青蛇说,池塘里缺了一些鱼;小象说,这里缺了一些果树。
呱呱听了大家的建议,他想:“对!对!要是按照大家的建议去做,一定可以卖出去的。”
于是他去城里买了树种子,有梧桐树、银杏树、杉树……种在泥塘边。又种了很多美丽的花,有牡丹花、玫瑰花、杜鹃花、水仙花、蝴蝶花、茉莉花……他又去买了石子、沙子、水泥、油漆、木头。他修好了路,建起了房子。他又去买了桌子、椅子、柜子等家具摆放在家里。他还买了一辆三轮车,各种果树树苗,又买了一些可爱的小金鱼,投放在水里。
第二年春天,在呱呱和朋友共同的努力下,泥塘变成了美丽的池塘。花儿开放了,树苗长大了,鱼儿在荷花下欢快的游来游去。呱呱请来了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狐狸、花豹、小青蛇、小象来家里做客。他的泥塘不卖了,从此呱呱跟其它小动物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3
本课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
首先,是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品词品句,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比如,青蛙面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泥塘,不禁“愣住了”。我要学生模仿青蛙“愣住了”是什么样子,然后趁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想象一下,青蛙的心理在想什么。
其次,是在充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