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检验 第八章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学习资料.ppt

发布:2025-05-01约8.83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测定二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在各种不同的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性食品。食品中蛋白质来源

Thesourceofproteininfood大豆(蛋白质含量30-40%)蛋类(12%)鱼类(10-12%)牛乳(3.3%)瘦肉(16%)粮谷类一般含量为7—10%,蔬菜类0.5-3%.我国人民由谷类供给的蛋白质占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50-60%.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这方面供给的蛋白质数量减少,而肉、蛋和牛乳类蛋白质增加。三蛋白质测定的意义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对于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优化食品配方、指导经济核算及生产过程控制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四蛋白质系数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很大,大部分高达5000-1000000,分子的长轴则长数nm~100nm,它们由20种氨基酸通过酰胺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所含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在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P、Cu、Fe、I等元素,但含氮则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五蛋白质的组成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故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其含氮量也不同,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鸡蛋等为6.25,花生为5.46,大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5.70,牛乳及其制品为6.38。六蛋白质水解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等8种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品提供,故被称为必需氨基酸,他们对人体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七蛋白质测定原理与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的氮、肽键、芳香族氨基酸、游离基和紫外吸收的性质。蛋白质的测定,目前多采用将蛋白质消化,测定其含氮量,再换算为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法。不同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总有机氮量较为准确、操作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一,可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分析及各种加工食品的分析,可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故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是个经典分析方法,至今仍被作为标准检验方法。一凯氏定氮法:常量法、微量法及经改进后的改良凯氏定氮法微量凯氏定氮法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且有一套微量凯氏定氮器。目前通用以硫酸铜作催化剂的常量、半微量、微量凯氏定氮法。在凯氏法改良中主要的问题是,氮化合物中氮的完全氨化问题及缩短时间、简化操作的问题,即分解试样所用的催化剂。常量改良凯氏定氮法在催化剂中增加了二氧化钛。1、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2、整个过程分三步: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

消化反应方程式如下:

使有机物脱水后被炭化为碳、氢氮。

,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化为二氧化碳,硫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2H2SO4+C=2SO2+2H2O+CO2

二氧化硫使氮还原为氨,本身则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氨随之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2)蒸馏在消化完全的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反应方程式如下:(3)吸收与滴定加热蒸馏所放出的氨,可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因硼酸呈微弱酸性(k=5.8×10-10),用酸滴定不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但它有吸收氨的作用,吸收及滴定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H3+4H3BO3=(NH4)2B4O7+5H2O(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样品消化蒸馏、吸收滴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