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实录1(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实录1(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实录1(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运动的描述”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速度和速度计算公式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课程设计围绕课本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物理现象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学习速度和速度公式,使学生理解物理量的概念,增强数学与物理知识的结合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②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
2.教学难点,
①理解速度是一个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能区分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②正确理解并应用速度公式v=s/t,特别是对时间单位的统一和计算过程中的单位换算。
③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单位的合理转换和结果的合理性判断。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物理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计时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课程平台:人教版物理课程教材,教学参考书。
信息化资源:物理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视频资源。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堂练习。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如汽车、火车、飞机等,引发学生对速度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速度吗?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受到速度的?”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新课的引入做铺垫。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①速度的定义与公式
-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展示速度公式v=s/t,并解释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通过实例演示速度公式的应用,如计算汽车行驶一定路程所需时间。
-②速度的单位与换算
-介绍速度的常用单位,如米/秒、千米/小时等。
-讲解不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换算练习。
-③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解释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强调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通过实例区分速度和速率,如比较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的速度和速率。
-用时:15分钟
3.实践活动
-①实验演示
-利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简单的速度测量实验,如测量物体下落速度。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
-②课堂练习
-分发练习题,包括速度计算、单位换算、速度与速率的区别等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③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速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
-如何区分速度和速率?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用时:2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举例回答:
-问题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移、时间和速度来完成。例如,我们可以描述一辆汽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它的位移、所用时间和速度。
-问题二:速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计算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或速度。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汽车的位移和速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它行驶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问题三:区分速度和速率的关键在于理解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而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例如,一辆汽车向北行驶,速度是向北的矢量,而速率是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不考虑方向。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包括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换算以及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强调速度在物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速度的知识?你们认为速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本书可以提供更多关于速度和运动的物理学背景知识,如加速度的概念、运动学的基本定律等。
-《生活中的物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解释速度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交通、运动、天体运动等。
-《速度与加速度》:一本专门讨论速度和加速度的物理科普书籍,适合对物理有更高兴趣的学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