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胸外科带教资料picc置管术及护理.pptx

发布:2025-04-26约3.1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ICC置管术及护理

1、PICC导管的定义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通过外周静脉血管,置入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细长、柔软可弯曲的导管,到达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5天-1年)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

0102(1)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前预先根据患者个体需要进行修剪;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的测定穿刺成功后,据患者个体需要进行修剪;三向瓣膜具有减少血液反流,防止空气进入的功能;独特设计“薄壁大腔”导管,流速快(2)头端开口式PICC2、PICC导管的种类

导管材料为硅胶,柔软、弹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该导管留置时间长,可达数月至一年,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且不会影响肢体活动,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该导管留置时间长,可达数月至一年,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且不会影响肢体活动,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是一条放射显影的导管。使用时,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导管总长度通常为65cm,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预先进行裁减,导管上有厘米刻度保证导管修剪的准确性。03020501043、PICC优点

有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倾向需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需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需要长期静脉治疗,如补液或疼痛治疗时23-30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1.5kg)4、PICC管的适应症

5、PICC禁忌证1已知或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的患者2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3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的患者,患者预插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4乳癌术后患侧手臂的血管5无法合作的患者6严重的出、凝血障碍7患者的体形不适合预置入的器材8确诊患者或疑似对器材的材质过敏

确认患者为PICC适应症,与医生协商必要性向患者介绍PICC相关知识无明确禁忌症由医生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留置PICC管的术前准备

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确定:X线、ECG上肢贴在体侧时,导管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内,第二肋间隙水平穿刺点与导管尖端预计距离:从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约35-40cm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拍X光片上肢外展90度时:导管应位于上腔静脉骨,第三肋间隙水平。

更换接头冲洗导管更换敷料导管维护:每七天一次的维护

操作步骤顺序:更换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1、洗手、戴口罩、铺垫巾。2、更换接头(1)揭开固定接头的胶布,清洁皮肤。(2)检查接头有效期,用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预冲接头待用。(3)卸下旧接头,消毒导管接头外壁连接新接头。3、冲洗导管(1)用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冲洗导管(2)当封管液剩余0.5ml-1ml时边推边撤,实行正压封管。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生理盐水封管即可,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需用肝素盐水3-5ml正压封管。

4、更换透明敷料(1)按压穿刺点,自下而上拆除原有透明敷料。(2)评估病人,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有异常,有无管子脱出。(3)2%碘酒消毒三遍(顺时针、逆时针导管),直径为4-5cm。(4)75%酒精脱碘多遍,穿刺点直径1cm处勿用酒精棉签消毒,消毒面积大于透明贴膜。(5)消毒导管连接器,去除胶迹。(6)调整导管位置、重新固定。(7)用2%碘酒棉签消毒穿刺点。(8)贴透明贴膜:用输液胶贴固定连接器翼形部分,贴以透明贴膜,透明贴膜下缘对齐翼形部分胶贴的下缘,并用一条纸胶布打两折后蝶形交叉固定。注意,贴透明贴膜时先沿导管边缘捏压贴膜,使导管与贴膜帖,再将整片敷料压牢。(9)连续输液的病人,以胶布横向固定输液接头即可。门诊换膜病人,用带有方纱的一条胶布贴在接头下皮肤上,再用6×7cm无纺布敷料固定接头,注意勿与透明膜重叠。

01.在贴膜处记录更换日期和时间。02.门诊换贴膜病人用弹力绷带再次固定。03.填写表格:住院病人出院前填写PICC置管04.维护登记表;门诊病人每次换膜后在PICC05.置管维护登记表上记录。

必须使用规格20ml及以上的注射器冲管。01输血、血制品、脂肪乳、TPN、卡汶、万汶、706代血浆等后或连续输液12小时以上、抽回血、采血、输液结束时,用20ml生理盐水(儿科病人用6m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02PICC术后护理-冲管

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1脉冲式正压封管,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2可以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不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