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30约6.06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内角()

A. B. C. D.

2.甲、乙两名学生的六次数学测验成绩(百分制)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成绩的中位数大于乙同学成绩的中位数;

②甲同学的平均分比乙同学的平均分高;

③甲同学的平均分比乙同学的平均分低;

④甲同学成绩的方差小于乙同学成绩的方差.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

3.记递增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对中的任意两项与(),其和,或其积,或其商仍是该数列中的项,则()

A. B.

C. D.

4.设则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A. B.

C. D.

5.设a,b,c为正数,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修要条件

6.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公比()

A. B.4 C. D.2

7.在中,,则=()

A. B.

C. D.

8.已知函数,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的图象()

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9.已知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前10项和()

A.100 B.210 C.380 D.400

10.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意思为有一个人要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六天恰好到达目的地,请问第二天比第四天多走了()

A.96里 B.72里 C.48里 D.24里

11.设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为常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12.已知复数z满足(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的虚部是()

A. B.1 C. D.i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_________.

14.已知圆,直线与圆交于两点,,若,则弦的长度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15.设命题:,,则:__________.

16.某校名学生参加军事冬令营活动,活动期间各自扮演一名角色进行分组游戏,角色按级别从小到大共种,分别为士兵、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和司令.游戏分组有两种方式,可以人一组或者人一组.如果人一组,则必须角色相同;如果人一组,则人角色相同或者人为级别连续的个不同角色.已知这名学生扮演的角色有名士兵和名司令,其余角色各人,现在新加入名学生,将这名学生分成组进行游戏,则新加入的学生可以扮演的角色的种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已知椭圆的右顶点为,点在轴上,线段与椭圆的交点在第一象限,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切,且直线交轴于.设过点且平行于直线的直线交轴于点.

(Ⅰ)当为线段的中点时,求直线的方程;

(Ⅱ)记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的最小值.

18.(12分)已知矩阵,.

求矩阵;

求矩阵的特征值.

19.(12分)设函数,.

(1)解不等式;

(2)若对任意的实数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0.(12分)已知抛物线,直线与交于,两点,且.

(1)求的值;

(2)如图,过原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与直线交于点,过点作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证明:直线过定点.

21.(12分)记为数列的前项和,N.

(1)求;

(2)令,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其前项和.

22.(10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

(1)证明:平面平面ABCD;

(2)设H在AC上,,若,求PH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由正弦定理化边为角,由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可得.

【详解】

∵,由正弦定理可得,

∴,

三角形中,∴,∴.

故选: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