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
PAGE
PAGE3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践行工匠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书记告诉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实现全课程育人,选取学时长,覆盖面广的工科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与CAD》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科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培育工匠精神为主线的课程思政体系。
一、实施背景
职业院校是工匠人才培养的起始点,也是未来大国工匠的出发地,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具有“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润透到制造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让钻研技术成为价值追求,才能使严谨的制造力与澎湃的创造力凝聚成强大合力。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高职大一新生,他们网络依赖度高,学习缺乏动力、信心和主动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特点。进入大学后由于不适应环境、沟通交流不顺畅、专业认知较少、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原因,渐渐迷失了方向,且他们在此之前又很少接触专业课程,其学习方法和过程又有别于高中阶段。
要求教师必须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基础知识讲解,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还应在学生刚刚迈入大学校门时及时通过课程思政进行全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习总书记要求的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从中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思政要素,将党的政策主张、做人道理、处世准则等融入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
二、主要做法
1.强化自身育人观念,做好课程教学设计。
修订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思政目标。
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
模块名称
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2.图学发展史
3.制图国家标准
4.尺寸注法
5.几何作图
6.平面图形画法
1.图学发展史与文化自信
2.几何作图与工匠精神
3.国家标准与遵纪守法
物体的三视图
1.点的投影作图
2.直线的投影作图
3.平面的投影作图
4.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及表面取点
1.多面正投影方法与处事哲学思想
2.内容层次递进与认知规律
3.绘图过程与工匠精神
组合体
1.组合体组合形式
2.截交线与相贯线
3.组合体的画法与尺寸注法
1.组合体绘图与工匠精神
2.读图过程与联系的观点
3.识图能力与量变哲学
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
1.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局部放大法和简化法
1.物体表达方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视图规定画法与纪守法规
3.图形表达与责任担当
标准件与常用件
1.螺纹和螺纹紧固件
2.齿轮
3.键联结与销联接
4.弹簧
5.滚动轴承
1.标准件的选用与产品成本
2.标准件画法与遵纪守法
零件图
1.认识零件图
2.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
3.零件图尺寸标注
4.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5.零件测绘
6.读零件图
1.零件表面质量与成本意识
2.零件测绘与工匠精神
3.视图表达与创新精神
4.零件图样与企业机密
装配图
1.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2.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及零件编号
3.装配图测绘
4.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5.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1.部件拆装,测绘与团队合作
2.设备精度与责任担当
3.读装配图与运动观点
4.零件图和装配图与整体和部分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建立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课程预习、学生签到、讨论、作业提交等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程教学平台上,除了教学资源、交流讨论区以外,还上传大量拓展课外资源,使学生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本专业,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了班级交流群,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和整改。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构建互联网+“大思政”宣传教育阵地,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课程的思政作用更加明显。
3.通过参观体验、参加竞赛、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实训中心和实验室,了解机械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