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控释制剂全.ppt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1.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1)骨架片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2)蜡质骨架片3)不溶性骨架片(2)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3)胃内滞留片(4)生物粘附片(5)骨架型小丸第31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1)微孔膜包衣片(2)膜控释小片(3)肠溶膜控释片(4)膜控释小片(5)渗透泵片第32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一)体外释放度试验1.释放度试验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进行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二)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中国药典》规定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在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两种条件下进行。(三)体内外相关性系指体内吸收相的吸收曲线与体外释放曲线之间对应的各个时间点回归,得到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符合要求,即可认为具有相关性。第33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缓释控释胶囊制备技术第34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缓释控释胶囊制备技术目前上市产品中,大多数缓释控释胶囊内装缓释控释小丸,少部分装缓释颗粒,装缓释小片的胶囊更少。装缓释颗粒胶囊工艺比较简单,可用常规制粒技术,但质量不及小丸,缓释小片装胶囊的关键是小片灌装设备的机械化问题。缓释控释小丸装胶囊最常用。小丸大小一般为0.5~2.5μm。一、小丸(pellets)的特点其特点:不受胃排空的影响,个体差异小;与胃粘膜接触面积大,药物局部浓度低、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性;用药后均匀分布在胃肠道内,释药完全,生物利用度高;个别小丸有缺陷,不致对整个制剂释药行为产生影响;制成小丸包衣,可提高药物稳定性;各种不同释药小丸搭配组合,血药浓度平稳。当前问题是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第35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缓释控释胶囊制备技术包衣(coating)首先要有合适的包衣液,才能形成具有缓释控释作用及释药重现性好、连续、均一稳定的薄膜,包衣液通为数种组分的混合物。一般包括膜材、增塑剂、释放速度调节剂(致孔剂)、抗粘剂、色料、遮光剂及溶剂或介质等组份。1.膜材(Filmmaterials)在缓释控释制剂中常用膜材主要有三类,一是乙基纤维素类,特别是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其次为聚丙烯酸树脂类,第三为醋酸纤维素,这些材料的规格与性能详见本章第一节。2.增塑剂(Plasticizers)聚合物因加入高沸点、低挥发性并能与聚合物混溶的小分子物质(液体或低熔点固体)而改变聚合物力学性质的行为称为增塑,所用的小分子物称为增塑剂(plasticizer)。也就是使聚合物脆性降低,韧性、柔软性、强度增加。第36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缓释控释胶囊制备技术纤维素薄膜包衣液基本处方处方成分 用量(%,w/w) 作用HPMC(5mPa·S)7.5包衣聚合物PEG400 0.8 增塑剂黄色氧化铁 0.6 色料/遮光剂二氧化钛 3.1 色料/遮光剂蒸馏水 80.0 聚合物溶剂总量 100.0第37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缓释控释胶囊制备技术2.聚丙烯酸树脂水性包衣液处方处方成分 用量(%,w/w) 作用EudragitRL30D 5.5聚合物(30%,w/w混悬液)含色淀等成分的混悬液 16.4 色料、遮光剂(30%,w/w)枸橼酸三乙酯1.1增塑剂蒸馏水 77.0 介质总量 100.0第38页,共7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缓释控释胶囊制备技术三、包衣方法与设备缓释控释制剂的包衣方法实际上就是薄膜包衣,故其方法与设备也类似,不过小丸及颗粒包衣与普通片剂包衣不完全相同,此处主要讨论小丸(或颗粒或小片)包衣方法与设备,缓释控释小丸常用锅包衣法与流床包衣法,此外小丸也可用挤压成型法制备。1.锅包衣法(Pancoatiog)锅包衣法用常规的包衣锅(coatingpan)进行,现在一些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