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2732-2017_黑胸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ICS65.020
DB22
B65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732—2017
黑胸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trollinggastrolinathoracicabaly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73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科技学院、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王选遥、史丽雯、王海峰、刘国荣。
I
DB22/T2732—2017
黑胸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胸扁叶甲的术语和定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虫情
调查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黑胸扁叶甲的防治。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黑胸扁叶甲GastrolinathoracicaBaly
隶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扁叶甲属GastrolinaBaly。
3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4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
4.1发生程度指标
将相邻的寄主林分合并为1个踏查块,面积不超过200hm,进行统一编号。
2
1
DB22/T2732—2017
5.2.2于核桃楸芽苞膨大至初展叶期,采用样株调查法进行线路踏查,调查核桃楸样株100株。将踏
查结果填入表B.1。
5.3标准地调查
将踏查中有虫株率达到20%以上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设置1块标准地。机械取样20株核桃楸,在
样株树冠下部取1枝长50cm端部样枝,查数成虫数量,填写表B.2。
5.4成灾调查
5.4.1对达到发生程度的小班,于6月下旬进行成灾程度调查。
5.4.2在标准地中随机选取50株核桃楸样株,逐株调查样株失叶程度。
5.4.3将调查结果填入表B.3,确定受害的寄主林分是否成灾。
5.5失叶率计算公式
失叶率按公式(1)的计算:
?
(fi?Xi)?100%.................................(1)
F?N
A?
式中:
A——平均失叶率;
fi——各级代表值;
在卵期、幼虫期、蛹期进行人工摘除。
6.2.1.1在成虫上树前在树干下部抹闭合毒环,宽度不小于10cm。
6.2.1.2对中度以上发生的林分,使用10%氯氰菊酯8000倍液剂量喷雾,或使用其他农药,其使用浓
度和剂量应按药剂说明书施用。
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在幼虫1龄期~2龄期,可用1.2%烟碱?苦参碱4000倍液或5%甲维盐300
倍液喷雾防治。或使用其他生物源农药和仿生农药,其使用浓度和剂量应按药剂说明书施用。
2
DB22/T2732—2017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黑胸扁叶甲形态学和生物学
A.1学名
黑胸扁叶甲GastrolinathoracicaBaly1864
同物异名:核桃扁叶甲黑胸亚种GastrolinadepressathoracicaBaly
A.2寄主
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叶片。
A.3形态特征
A.3.1成虫
体长6mm~8mm。体略呈长方形,背面扁平。体蓝黑色,具金属光泽,也有体紫蓝色、青蓝色个体。
前胸、触角、足蓝黑色。头小,深嵌入胸部。复眼淡棕色。触角短,向后略过鞘翅肩瘤。前胸背板前后
角和侧缘橙褐色或暗褐色,其余蓝黑色。鞘翅刻点粗,每鞘翅有3条纵肋纹。肩外边缘显著隆起。见图
A.1。
3
DB22/T2732—2017
A.3.3幼虫
初孵幼虫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初龄幼虫体长1.5mm~3.0mm,体宽0.7mm~1.0mm。老熟幼
虫体稍扁,长8.0mm~10mm,体宽1.5mm~2.0mm。污白色,头和足黑色。胴部具暗斑和瘤起。见
图A.3、见图A.4。
图A.3老龄幼虫
在吉林省,黑胸扁叶甲1年完成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
活动、取食,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
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以刚萌出的核桃楸叶片补充营养,取食后即交尾产卵。成虫可多次交配,多次产
卵。产卵时间通常为8:00~10:00和10:00~18:00。成虫将卵成块产于叶背面,少数产在枝条上。每
块卵数量为30粒~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