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_T2734-2017_栎纷舟蛾防治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发布:2025-04-26约3.0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

DB22

B65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734—2017

栎纷舟蛾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trollingFentoniaocypeteBremer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273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科技学院、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王选遥、史丽雯、曹玉忠、刘国荣。

I

DB22/T2734—2017

栎纷舟蛾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栎纷舟蛾的术语和定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虫情调

查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栎纷舟蛾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915-2010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栎纷舟蛾Fentoniaocypete(Bremer)

属鳞翅目Lepidoptera,舟蛾科Notodontidae,纷舟蛾属FentoniaButler。

4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5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

5.1发生程度指标

1

DB22/T2734—2017

蒙古栎占3成以上的中、幼龄林。

6.2虫情线路踏查

6.2.1踏查时间于7月中旬~7月下旬。

6.2.2可将相邻的寄主林分合并为1个踏查块,面积不超过200hm,进行统一编号。

2

6.2.3在确定的踏查线上选取100株蒙古栎树,逐株调查样株上有无栎纷舟蛾幼虫。填写表B.1。

6.3标准地调查

对踏查林分中有虫株率大于20%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设置1块标准地,采用机械取样方法,取20

样株,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各取1个长度不短于50cm的样枝,查数枝上幼虫数量,填写表B.2。

6.4成灾调查

6.4.1在9月中旬进行成灾调查。

6.4.2在标准地中随机选取100株蒙古栎样株,逐株调查样株失叶程度。

6.4.3将调查结果填入表B.3,确定受害的寄主林分是否成灾。

6.4.4失叶率的计算公式见公式(1)。

?(fi?Xi)

A?

100%..................................(1)

F?N

式中:

A——平均失叶率;

7.3.2在低龄幼虫期,对郁闭度0.6以上的林分,无风的早晨或傍晚,用1.2%苦参碱?烟碱烟剂,15

2

DB22/T2734—2017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栎纷舟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A.1形态特征

A.1.1成虫

体长20mm~25mm。雌虫翅展46mm~52mm,雄虫翅展44mm~48mm。头和胸背暗褐色杂有灰白色,

腹背灰黄褐色。前翅暗灰褐色或稍带暗红褐色,内横线以内的亚中褶上有1条黑色或带暗红褐色纵纹,

外横线外衬灰白色的边,横脉纹为1个苍褐色圆点,横脉纹与外横线间有1个大的模糊暗褐色到黑色椭圆

形斑。后翅苍灰褐色。见图A.1。

扁圆形,乳黄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直径0.6mm。

共5龄。1龄幼虫长3.0mm~5.0mm,宽0.4mm~0.5mm,淡黄色。前胸背板两侧角状突起,各生有

1对黑色毛瘤。2龄幼虫长6.0mm~8.0mm,宽0.7mm~1.3mm,黄色。头壳两侧出现黄褐色纵纹。前胸

背板两侧角状突起消失。3龄幼虫长7.0mm~13.0mm,宽1.0mm~1.5mm,淡褐色。头壳出现深褐色X

形斑纹,第6节、第7节背面出现白色感叹号样斑纹。4龄幼虫长11.0mm~17.0mm,宽1.0mm~2.0mm。

头褐色,胸部翠绿色。腹部第1节~第3节、第6节、第7节背面出现白色斑纹。5龄幼虫长35mm~45mm,

头赤褐色,冠缝两侧有紫红色及黑色纵纹,体草绿色。腹部第3节~第6节膨大,胸部两侧绿色。第5节、

第6节背中有黄色圆斑。化蛹前幼虫变为粉红色。见图A.2。

3

DB22/T2734—2017

a)栎纷舟蛾幼虫(背面)

b)栎纷舟蛾幼虫(侧面)

图A.2

A.1.4蛹

红褐色,长20mm~23mm,背面中胸与后胸相接处有一排凹陷,共14个,具耳状短臀棘。

A.2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7月份成虫羽化。羽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