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解锁写作高阶技巧:19种常考【表现手法】详解,逢考必出。.doc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解锁写作高阶技巧:19种常考【表现手法】详解,逢考必出。
一、从结构上分类: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悬念伏笔呼应线索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接切入主题,不做过多铺垫和渲染,使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能起到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效果,让读者快速进入文章情境。
运用指导:在写作时,开头直接点明主题,避免冗长的叙述和铺垫。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语,直接切入核心。比如写记叙文,开篇直接讲述关键事件或点明主人公;写议论文,直接亮明论点。同时,要确保开头与下文内容紧密相连,能自然地引出后续的叙述或论述。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开篇就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直接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写。
2.承上启下:在文章中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密,过渡自然流畅。通常是通过一句话或一个段落,把上文的内容进行总结或延伸,同时为下文的内容做好铺垫或引导。
运用指导:当文章内容需要转换场景、话题或情节时,安排过渡句或过渡段。回顾上文主要内容,用总结性语言承接,再以提问、悬念等方式引出下文。过渡部分的语言要简洁流畅,避免生硬突兀,使上下文衔接自然。如上文写校园生活的课堂趣事,下文要写校园活动,过渡句可写成“课堂上的欢声笑语还在耳边回荡,而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样令人难忘”。
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段文字承接了上文对百草园生活的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揭示文章的主旨,使读者对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更深刻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运用指导:结尾点明主旨时,语言要简洁凝练,避免拖沓。可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升华情感,深化主题。在写作过程中,前文的叙述要为结尾的点明主旨做铺垫,使结尾的表达水到渠成,不显得突兀。例如,写关于成长的作文,前文叙述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结尾可写“成长的路上虽有坎坷,但这些经历让我学会坚强,我将带着这份坚韧勇敢前行”。
如《岳阳楼记》,范仲淹在文末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的、局部的事物进行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整体的、概括性的描述。两者相结合,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全貌。
运用指导:描写场景或事物时,先对整体情况进行概括性描述,展现全貌,再选取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细致刻画。“点”的描写要具体生动,突出特点;“面”的描写要简洁明了,涵盖整体氛围。比如写校园运动会,“面”可描述整个操场热闹非凡、彩旗飘扬的场景,“点”则聚焦某个运动员冲刺瞬间的表情、动作等。
如在描写一场运动会时,既会描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具体场景(点),也会对整个运动会热闹、紧张的氛围进行总体描述(面),使读者对运动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印象。
5.悬念: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设置疑问或矛盾,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读者产生急切想要知道下文内容的心理,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运用指导:在文章开头或情节发展关键处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问题要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好奇心;冲突要具有吸引力,让读者迫切想知道后续发展。设置悬念后,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解开,不能一直悬而不决,且解开悬念的情节要合理自然。如写探险故事,开头可写“神秘的山洞里传出奇怪的声响,探险队员们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
如《驿路梨花》,文章开篇写“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样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着又写“我们正处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前边寨子的人都还不了解我们,作为过路人,我们还是不要莽撞,何况赶路的人往往容易错过寨子,而得不到宿处。”引发读者对“我们”能否找到宿处的好奇,设置了悬念。
6.伏笔: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或提示,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使文章的情节发展更加合理,读者在阅读后文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运用指导:伏笔要巧妙自然,不能过于明显,让读者在不经意间读到。伏笔的内容要与后文情节紧密相关,为后文发展提供合理依据。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或者环境描写等设置伏笔。比如写一个盗窃案,前文提到某人总是鬼鬼祟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