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第19讲 3.7过渡晶体与混合晶体(学生版)-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二).docx
PAGE
PAGE1
第19课过渡晶体与混合晶体
1.认识过渡晶体和混合晶体结构。
2.了解过渡晶体和混合晶体晶体的性质。
一、过渡晶体
1.定义: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晶体
2.第3周期元素氧化物的晶体类型不同及其原因:
(1)第三周期元素的氧化物中,化学键中离子键的百分数
①化学键既不是纯粹的键,也不是纯粹的键;
②离子键的百分数50%,当作晶体处理;离子键的百分数50%,偏向晶体,当作晶体处理;
③P2O5、SO3、Cl2O7等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更小,共价键不再贯穿整个晶体,作晶体处理。
④一般,当电负性的差值△χ1.7时,离子键的百分数50%。可认为是晶体。电负性差值越,离子键的百分数越。
(2)第3周期元素氧化物的晶体类型
①纯粹的典型晶体不多,大多数晶体是它们之间的晶体。
②一般偏向晶体的过渡晶体在许多性质上与纯粹的晶体接近,通常当作晶体来处理,如Na2O。
③偏向晶体的过渡晶体则当作晶体来处理,如Al2O3、SiO2等。
④P2O5、SO3、Cl2O7等则视为晶体。
3.规律:
(1)四种典型晶体类型存在过渡晶体;
(2)晶体性质偏向某一晶体类型的过渡晶体通常当作该晶体类型处理。
4.离子键的呈现规律: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逐渐。
二、混合型晶体——石墨
1.概念:晶体内同时存在若干种的作用力,具有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2.石墨晶体结构
(1)晶体模型
(2)结构特点
①同层内,碳原子采用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平面网状结构。所有碳原子的p轨道平行且相互,p电子可在平面中运动。
②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m,层间距离为335pm,说明层间化学键相连,是维系的。
③最小的环:六元环。石墨中每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相邻的3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键,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形成的环,伸展形成平面六元结构,由于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所共用,即每个六元环拥有的碳原子数为6×=2,碳碳键为两个六元环所共用,每个六元环拥有的碳碳键数为6×=3,键角为120°。
④每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每个碳原子还有1个与碳环平面垂直的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并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这些2p轨道互相平行,并垂直于碳原子sp2杂化轨道构成的平面。由于所有的p轨道相互平行而且相互重叠,使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因此,石墨有类似金属晶体的导电性,而且,由于相邻碳原子平面之间相隔较远,电子不能从一个平面跳跃到另一个平面,所以石墨的导电性只能沿石墨平面的方向。
(3)晶体类型:既有共价键又有范德华力,同时还存在类似金属键的作用力,兼具晶体、晶体、
晶体特征的晶体,称为晶体。
(4)性质:一种结晶形碳,灰黑色,成叶片状、鳞片状和致密块状,熔点很(层内碳原子之间全部为共价键,共价键能)、质软(具滑腻感)(原因:层与层之间依靠结合,范德华力,层之间易于)、易导电(原因:石墨层中每个碳原子未杂化的平行P轨道上的电子形成离域大π键,其电子可在运动,成为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耐腐蚀,在空气或氧气中强热可以燃烧生成CO2。
(5)石墨用途:石墨可用作润滑剂,可用于制造坩埚、电极、铅笔芯等。
【研究与实践-明矾晶体的制备p93】
1.有关明矾晶体四个知识点:
(1)明矾晶体的化学式为KAI(SO4)2?12H2O或K2SO4·Al2(SO4)3·24H20。
(2)明矾晶体易溶于水。
(3)明矾晶体在水中电离出K+和A13+两种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它是一种复盐。
(4)明矾晶体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它可用作自来水的净水剂。
2.【结果与讨论】参考答案:
(2)问题一: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晶体生长的速度和大小。
问题二:晶种悬挂在溶液中央位置,有利于离子对称地扩散、溶角解与结晶,有利于获得外形对称性较好的晶体。如果晶体离烧杯底部太近,由于有沉底晶体生成,会与晶体长在一起,使得晶体形状不规则;若晶种离溶液表面太近,或靠近烧杯壁,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3)称取约60g明矾,量取60mL蒸馏水倒入100mL烧杯中,将明矾溶解于水,边搅拌边加热,加热到90℃。选择晶形规则的晶体作得为晶种,用棉线拴住,待溶液温度约下降5一6℃后,再将其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