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610-2013 变叶海棠育苗造林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40B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610—2013
变叶海棠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2013-11-12发布2013-12-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610—201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种子采集与存储 1
4育苗 1
5造林 3
6病虫害防治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5
II
DB51/T1610—2013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旭、帅伟、刘韩、何操、杨冬、刘大建、杨平、余海清、伍杰、周文淑。
1
DB51/T1610—2013
变叶海棠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变叶海棠(Malustoringoides(Rehd.)Hughes)育苗、造林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川西高原变叶海棠人工造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种子采集与存储
3.1采集时间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变叶海棠梨果变为暗红色时即可采集。
3.2母树选择
选择10-30(年)生、长势良好且无病虫害的优质天然变叶海棠植株作为采集果实的母树。
3.3种子采集及存储
将采集的果实在霜冻后,手工搓揉出种子,用水漂去杂质、秕粒,选出饱满种子,然后进行风选,选出纯净优质种子。当种子去掉杂物,晾晒3-5(d),达到种子储藏的安全含水量后(含水量在10%以下),进行装袋仓储干藏。
4育苗
4.1苗圃地的选择
苗圃选择土层厚度60cm以上,壤土或砂壤土,土壤酸碱度中性至微碱(PH5.0-7.5),排灌条件良好,肥力中等水平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的均匀坡地。
4.2苗圃地准备
4.2.1土壤处理
圃地土壤在育苗前用药剂处理进行土壤消毒,使用的浓度为2-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每m2用溶液9L;雨天用细干土加入2-3(%)的硫酸亚铁制成药土,每亩100-150(kg)。
2
DB51/T1610—20134.2.2整地
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压实。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地平土碎;冬季有积雪的地区翻耕深度25cm以上即可,冬季无积雪的地区深翻后随耕随耙,及时平整、镇压。
4.2.3作床
苗床形状依土地形状而定。整成宽1.2-2.0(m)的低床;苗床要求平整。有条件的可将苗床做成南北走向。
4.3育苗方式
采用播种育苗。
4.4种子催芽
催芽前种子消毒:用15-20(℃)温水或冷水加高锰酸钾(浓度为0.1%),浸泡3-4(h),种子捞出后用清水冲洗。
种子催芽处理:播种前一周,用温水(水温为40-60(℃))浸种,待种子膨胀时把已膨胀的种子分出,置于18-25(℃)的室内加以覆盖,每天用温水(30℃左右)冲洗1-2(次),当裂嘴和发芽的种子总数达到20-30(%)时即可播种。
4.5播种季节
采取春季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4.6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为20-25(kg)净种。
4.7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撒播,每m2均匀播种1500粒左右,用腐质土覆盖1.5-2.0(cm),再用塑料薄膜或干草覆盖。
4.8苗期管理
保湿和除草:整个育苗期间都应保持圃地土壤湿润,防止积水。幼苗出土后苗床应经常除草。
施肥:苗圃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以农家肥、复合肥和含磷高的化肥为主。8月以后停止施肥。
间苗:适时进行间苗,以留匀、留齐、留良、去劣为原则。每m2留苗40-50株。
4.9苗木出圃
4.9.1苗龄及出苗规格
苗龄2年,苗高70cm以上,地径不低于0.70cm,无病虫的苗木可以出圃。4.9.2出苗时间
出圃时间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4.9.3起苗
采用裸根起苗方式。起苗时不要硬拔苗木,以免拔伤苗木根系,起出后尽量保护好根系上的土。
3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