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将通过探究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的史实,提升史料解读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爱和平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事件,对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一定了解。然而,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样具体的历史事件,学生的知识可能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缺乏深入了解。他们的分析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面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样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好通过阅读教材学习的学生,也有更喜欢通过讨论和活动来学习的类型。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历史事件背景的把握、对复杂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区分以及理解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历史事件与当前社会现实联系起来,理解其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可能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教学工具:准备历史地图、时间轴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良好条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1.教师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哪些历史事件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两个事件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提问:“为什么这两个事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授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a.教师讲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如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等。
b.分析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如柳条湖事件、东北沦陷等。
c.总结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如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等。
2.讲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教师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如国共两党关系紧张、民族危机加深等。
b.分析西安事变的经过,如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
c.总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关系改善等。
3.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分析这两个事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影响。
b.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等。
c.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意义,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学生观看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相关的视频,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3.学生绘制历史地图,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发生地点及影响范围。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如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等。
2.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关系改善等。
3.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原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