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51T 1816-2014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 .docx

发布:2025-04-26约3.1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B52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816—2014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2014-09-19发布2014-10-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816—201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环境条件 1

4虾苗来源 1

5虾苗培育 2

6病害防治 3

II

DB51/T1816—2014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四川省水产学校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权可艳、李丽鹃、谢光美、李锐、甄阳光。

1

DB51/T1816—2014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a)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虾苗来源、虾苗培育、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08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方法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环境条件

3.1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符合GB/T18407.4—2001的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3.2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ll607的规定。养殖池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虾苗池池水透明度以30cm~35cm为宜。

3.3养殖池条件

苗种培育池以土池较好,培育池面积以1334m2~2000m2,池埂坡度以1:3,池深以1.2m~1.5m为宜。池底部平坦,池底淤泥宜≤10cm。培育池的出水口要有面积2m2~4m2、深约0.5m的集虾坑,并要修建好排水系统和拦虾设施。

3.4防逃设施设置

塘埂四周用塑料板、薄膜等材料埋入土中20cm~30cm,上部高出土层30cm~50cm,每隔1.0m支撑固定。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虾苗逃逸。

4虾苗来源

2

DB51/T1816—2014

来源于国家批准的原(良)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5虾苗培育

5.1培育池准备

池塘按SC/T1008的规定清塘与施肥培水,注水50cm~60cm,施肥,待7d~10d后轮虫达到高峰时下塘。进水口用60目网布过滤。

虾苗进池前,培育池中要移植和投放一定数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植物。水草面积占虾塘面积的20%~30%。沉水性植物可用金鱼藻、轮叶黑藻、眼子菜等。亦可用水蕹菜搭建浮床,固定在培育池的角落或池边,以供幼虾攀爬、栖息和蜕壳时作为隐蔽场所,还可作为幼虾的饲料,保证幼虾培育有较高的成活率。

5.2放养规格和密度

以放养脱离母体,规格为8mm左右的虾苗为宜。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万尾/667m2~20万尾/667m2。5.3放养时间

5月份后,当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即可进行虾苗的放养。

5.4虾苗放养

放养时,要注意同池中虾苗规格保持一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时间宜选择在晴天早晨或傍晚;要带水操作,将虾苗投放在浅水水草区,投放时动作要轻快,以避免虾苗受伤。放虾苗时还要注意培育池的水温与运虾袋中的水温一致,如不一致则要调温,调温的方法是将虾苗运输袋去掉外袋,单袋浸泡在培育池内l0min~30min,待水温一致后再开袋放虾。

5.5投饲

虾苗下塘后视水中天然饵料丰欠适时补充人工饵料,如豆浆、奶粉、蛋黄等。一般,每667m2每天用1.5kg~2.5kg黄豆磨浆全池泼洒,一天泼浆2次~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5h~6h。

虾苗体长至1.5cm左右,可适当投喂鱼肉糜、绞碎的螺、蚌肉等,并逐渐增加投放粉状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日投饲率为4%~8%,具体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量灵活掌握。配合饲料的使用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5.6日常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3d~5d加水1次,每次加水5cm~10cm,保持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