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课件 第九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ppt
9.2.1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1.一般表达式一般负反馈深度负反馈正反馈自激振荡称为反馈深度*9.2.2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和反馈系数的表达式
为什么在并联负反馈电路中不加恒压源信号?为什么在串联负反馈电路中不加恒流源信号?(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9.2.2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和反馈系数的表达式反馈组态功能电压串联电压控制电压电压并联电流控制电压电流串联电压控制电流电流并联电流控制电流注意量纲*四种组态反馈放大电路的信号与增益表达式*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是基本放大电路的(1+AF)倍。9.3.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在中频段,放大倍数、反馈系数等均为实数。说明放大倍数减小到基本放大电路的,9.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设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可以证明,在引入负反馈前后输出量基波幅值相同的情况下,非线性失真减小到基本放大电路的1/(1+AF)。9.3.2减小非线性失真*设反馈网络是纯电阻网络引入负反馈后的幅频特性可推导出引入负反馈后的截止频率、通频带9.3.3展宽通频带*1.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引入串联负反馈时对输入电阻的影响仅与反馈网络和基本放大电路在输入端的接法有关,即决定于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9.3.4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电压反馈判别规则:首先在电路图上找出反馈通路来(从输出端指向输入端的路径,不含经过直流电源和接地的路径)。是么?反馈起点反馈终点在起始点可以看出反馈支路与输出支路呈并联关系*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反馈通路反馈起始点与输出支路呈并联关系反馈通路反馈起始点与输出支路不呈并联关系*1.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特点:正反馈与负反馈瞬时极性如图所示,得RL↓→uo↓→uf↓→uid(=ui-uf)↑uo↑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1.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特点:电压控制的电压源Rs阻值越小,反馈效果越明显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单独作用时:*2.电压并联负反馈输入端出现节点,以电流形式出现(并联)输出端反馈网络与RL并联(电压)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2.电压并联负反馈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KCL):iid=ii-if特点:--并联负反馈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虚短→虚地*2.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电流控制的电压源特点: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RL↓→uo↓→if↓→iid↑→uo↑*2.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电流控制的电压源特点:Rs阻值越大,反馈效果越明显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单独作用时:*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并联反馈判别规则:首先在电路图上找出反馈通路来(从输出端指向输入端的路径,不含经过直流电源和接地的路径)。反馈通路反馈终点若反馈终点和输入电流ii位于同一点,形成电流并联节点,则属于并联反馈。反之,则为串联反馈。显然此点和输入位于同一点,都是与反相输入端相连。*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正反馈与负反馈瞬时极性如图所示2.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通路对于反馈通路,其左侧为高电位(+),右侧为低电位(?),故其if流向为从上往下在节点处由KCL可得所以为负反馈*9.1.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瞬时极性如图所示反馈通路对于反馈通路,其左侧为正电位(+),右侧也为正电位(+),此时if流向是怎样的呢?在节点处由KCL可得所以为正反馈图示电路为正反馈还是负反馈?1、找出反馈通路虽然同为正电位,但是右侧为放大器放大后输出,故其数值应比左侧高,所以其if流向应为从下往上*3.电流串联负反馈反馈通路起始点终点起始点,反馈支路和输出支路串联,故为电流反馈;终点为反相输入端,而输入是同相输入端输入的,不在同一点,故为串联反馈。*3.电流串联负反馈串联反馈对应有一个uf,uf在哪儿?uf为反馈终点对地电压显然为R1两端电压。在ui、uid、uf组成的电压串联回路中,判断uf的极性,从而判断反馈的正负(瞬时极性发)。*3.电流串联负反馈在ui、uid、uf组成的电压串联回路中,判断uf的极性,从而判断反馈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