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制度.docx
【推荐】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制度
为确保医院互联网医院高效、安全、规范运行,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准入
从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师、护士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在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注册执业,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并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医院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为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开通互联网医院账号,分配用户名和初始密码。
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互联网医院相关业务和信息系统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互联网医疗服务规范、信息安全、医患沟通技巧等。每半年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知识、操作技能、服务质量等。考核不合格者,暂停其互联网医院执业资格,参加补考或培训,合格后方可恢复。
权限管理
根据医护人员的岗位和职责,设定不同的系统操作权限。医师具有病历书写、诊断、开具处方等权限;护士具有护理指导、健康宣教等权限。严禁医护人员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转借他人使用,如因转借导致的不良后果,由账号所有者承担相应责任。
医疗服务管理
服务范围
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在线问诊、远程复诊、健康咨询、用药指导、检查检验结果解读等。严禁开展互联网首诊,对急危重症患者,引导其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问诊流程
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发起问诊申请,选择医生并提交病情描述、检查检验报告等资料。医生在收到申请后,应在30分钟内进行回复。问诊过程中,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诊疗建议。
处方管理
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应当遵循《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电子处方经药师审核通过后方可生效,药师审核内容包括处方的用药适宜性、剂量、用法等。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固定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可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远程复诊和开具处方。
病历管理
互联网医院病历包括电子病历和问诊记录,应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病历内容应完整、准确、清晰,客观记录患者的病情和诊疗过程。病历保存时间不少于15年,以便日后查询和统计分析。
信息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
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对互联网医院的业务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异地机房。加强对数据访问的控制,采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对涉及患者隐私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网络安全
配备专业的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实时监测和防范网络攻击。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系统安全
加强对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优化。对系统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操作行为。严格控制系统的开发、测试和上线流程,确保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质量评估指标
建立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问诊响应时间、诊断准确率、处方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监控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抽查和评估。通过查看病历、回访患者等方式,对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督促其进行整改。
持续改进
根据质量评估和监控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患者投诉与处理
投诉渠道
在互联网医院平台公布投诉电话、邮箱等投诉渠道,方便患者进行投诉。同时,在患者服务界面设置投诉反馈入口,让患者能够及时反馈问题。
投诉受理
设立专门的投诉受理岗位,负责接收患者的投诉信息。接到投诉后,应在24小时内与患者取得联系,了解投诉的具体情况,并做好记录。
投诉处理
对于患者的投诉,应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患者。对于投诉情况属实的,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