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1 第五单元 单元素养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河北专版).docx

发布:2025-04-22约3.5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1第五单元单元素养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河北专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单元素养,包括《背影》、《最后一课》、《济南的冬天》等课文的学习。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单元课文以描写人物、景物为主题,与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的记叙文、描写文等写作手法有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情感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一: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背影》中父亲的慈爱与无奈。

-重点二: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如《济南的冬天》中对于冬景的细腻描绘。

-重点三: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表达意图,如《最后一课》中对于爱国情感的深刻传达。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一: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变化,例如在《背影》中父亲背影背后情感的表达需要深入挖掘。

-难点二: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济南的冬天》中对特定景物象征寒冷环境的把握。

-难点三: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背影》中父亲形象的分析。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进行讨论,如《最后一课》中的爱国情感表达。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课文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景物描写的直观感受。

2.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在线答题、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参与度。

3.课外阅读推荐:课后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背影》中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为切入点,提问学生如何看待父爱,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七年级已学过的记叙文和描写文写作手法,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a.通过对《背影》的阅读,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b.讲解《最后一课》中爱国情感的体现,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c.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阅读,讲解景物描写的技巧,如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

-举例说明:

a.以《背影》为例,分析父亲背影背后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

b.以《最后一课》为例,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法国国旗的消失象征国家命运的转折。

c.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分析景物描写的细腻之处,如对冬景的生动描绘。

-互动探究:

a.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进行讨论,如父亲的形象、爱国情感的表达等。

b.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景物描写练习,如对校园景色的描写。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a.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一篇文章进行人物分析或景物描写练习。

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会。

-教师指导:

a.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b.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4.课堂小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5.课后作业(约30分钟)

-阅读推荐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撰写一篇关于本单元课文主题的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结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背影》、《最后一课》、《济南的冬天》等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学生掌握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等写作技巧,能够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了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