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51T 1258-2019 四川省糯红高粱生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4-24约5.1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B0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528—2019代替DB51/T810-2008和DB51/T1528-2012

四川糯红高粱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2019-08-22发布2019-09-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1/T1528—2019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地环境 1

5种植制度 2

6正(头)高粱生产技术 2

7病虫草鸟害防治 4

8收获 5

9再生高粱栽培技术 5

10宿根高粱栽培技术 5

11包装储运 5

II

DB51/T1528—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1/T810-2008再生高粱生产技术规程》和《DB51/T1528-2012杂交高粱生产技术规程》,与DB51/T810-2008、DB51/T1528-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常规糯红高粱生产技术内容;——增加了糯红高粱直播技术内容;

——增加了绿色栽培技术内容;——增加了种植制度部分;

——增加了宿根高粱生产技术内容;——增加了包装储运部分。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宜宾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宜宾市农科院高粱薯类研究所、泸州市粮油与种子站、自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世江、丁国祥、乔善宝、蒋凡、宋其龙、范昭能、卢学兰、朱建忠、倪先林、崔阔澍、王斌、周俊辉、杨齐、李杰、袁亚莉。

1

DB51/1528—2019

四川糯红高粱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糯红高粱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植制度、正(头)季高粱生产技术、病虫草鸟害、收获、再生高粱栽培技术、宿根高粱栽培技术、包装储运等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糯红高粱的绿色生产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四川糯红高粱

在四川省范围内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生产的籽粒皮薄、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成熟籽粒种皮具红色特征的高粱。包括杂交糯红高粱、常规糯红高粱。

3.2

原窝直播轻简技术

前作种植的油菜、蚕豆等作物收获后,利用秸杆拨出后的孔穴(窝)直接播种高粱种子的一种栽培方法。

4产地环境

4.1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要求。

2

DB51/T1528—2019

4.2气候条件

年积温大于5500℃、年降水大于800mm、年日照大于1000h以上。再生高粱种植区域海拔450m以下,3月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9月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宿根高粱种植区域冬季0℃以下气温小于5d。

4.3土壤条件

土壤pH值6.0~8.5、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为宜。

5种植制度

5.1轮作

一年一季可连年种植,一年两季需隔年种植或分带轮作。

5.2间(套)作

利用宽窄行间(套)种植大豆、蔬菜、竹荪、薯类等矮杆耐阴作物。

6正(头)高粱生产技术

6.1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登记的散穗型杂交或常规糯红高粱品种。春播全生育期在120d~140d之间,需蓄留再生高粱的高粱品种生育期宜短。质量符合GB4404.1中4.2.1的规定。

6.2用种量

每667㎡本田用杂交高粱种0.35kg~0.5kg或常规高粱种0.25kg。直播用种量可适当增加10%~20%。

6.3育苗移栽

6.3.1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4h~8h,选用咪鲜胺、戊唑醇或强氯精等2000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