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简答题.docx
【推荐】下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简答题
选择题
1.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D。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2.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答案:B。习得性无助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小明因努力但成绩不理想,出现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符合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3.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进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A.复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答案:B。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路口观察交通标志,属于现场教学。
填空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答案: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答案:形象记忆。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形象的材料容易记住,所以形象记忆是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
3.()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答案: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判断题
1.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答案:错误。教育虽然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但它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教育的发展要受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2.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案:错误。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而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二者目的和作用机制不同,不能等同。
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答案:错误。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并非仅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解答题
1.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答案:
(1)针对性。评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等特点,具体地反映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避免千篇一律。
(2)全面性。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
(3)客观性。评语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不能主观臆断或夸大其词。
(4)鼓励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
(5)可接受性。评语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亲切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晦涩的语言。
2.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想象。
答案: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通过介绍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动机。
(2)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创造想象提供素材。
(3)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为创造想象奠定基础。
(4)用一些创造原型给学生启发。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发明等,让他们从中获得启发,激发创造想象。
(5)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答案: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
(2)课外、校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3)劳动。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通过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