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

发布:2025-04-21约7.24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各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作用部位↑瑞格列奈↑磺脲类胰岛胰岛素分泌受损↓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道肠高血糖↑HGP肝脏↓葡萄糖摄取肌肉脂肪↓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

分类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非磺脲类非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降糖作用有赖于存在相当数量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

GlucoseG-6-PGlucokinaseMetabolism磺脲结合点去极化Ca2+↑Ca2+↑k+ATPATPADPSIGNAL(S)SecretoryGranulesGlucoseGLUT-2胰岛素分泌磺脲类作用机制: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种类第一代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 格列美脲(亚莫利,万苏平)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胰外降血糖作用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肝、骨骼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

磺脲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低血糖:不易早期察觉(和胰岛素相比)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老年人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低血糖++++++++各种药物低血糖危险:

用法用量餐前半小时服用最大量第二代除达美康外均为6片/日格列美脲不超过8mg/日用药频率第二代一般qd-tid格列美脲qd

磺脲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药疹(不常见,较轻)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肝功能异常(偶见)体重增加

非磺脲类

瑞格列奈作用特点:经肾排泄8%,92%经粪便,肾毒性作用小。作用快,持续时间短,低血糖发生少,1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半衰期1小时,就餐时服用即可,不必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更好不加速?细胞功能衰竭无明显增加体重*低血糖轻餐前10分钟口服,0.5-4mgtid总量不超过16mg/日

双胍类

双胍类苯乙双胍(降糖灵):目前已较少应用,应用不慎可引起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应用的双胍类,引起乳酸酸中毒的机会较少,但仍应警惕

二甲双胍(MTF)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UKPDS亚组试验显示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双胍类药物还可以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

二甲双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的作用机理双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多糖单糖寡糖或双糖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AGI口服绝大部分不吸收,可逆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α-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葡糖淀粉酶),延缓α-糖苷酶将淀粉、寡糖、双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后血糖高峰低平,降低餐后血糖。降糖机制

降糖机制与磺脲类药物不同的是: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有报告认为尚可降低血胰岛素水平与双胍类药物不同的是:延缓而不是抑制小肠内糖的吸收

适应症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T2DM患者,是单独使用AGI的最佳适应症。对于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它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T1DM患者,与胰岛素合用,助于使血糖保持平稳。治疗糖耐量低减(IGT)患者,可延缓或减少T2DM发生。(FDA批准)

禁忌症或不适应症不能单独应用治疗T1DM和重型T2DM;严重的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者;低体重、营养不良、患有消耗性疾病、消化营养不良、肝肾功能损害、缺铁性贫血者,均不宜应用本药;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情况,如严重疝气、肠梗阻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儿童。

副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TZD)---胰岛素增敏剂:

TZD作用于肌肉、脂肪组织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