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件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pptx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STAT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总体分布集中趋势(平均指标)的概念及测定;总体分布离散程度(离散趋势指标)的概念及测定。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组距数列的中位数、众数计算;标准差的计算及应用。方差的加法定理。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难点: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2第一节总量指标(绝对水平)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反映客观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2、表现形式:绝对数、有名数。3、特点: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有关?总体范围越大,总量指标数值越大,反之亦反。4、作用(1)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2)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3)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
3STAT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1、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所有单位总数的指标。2、总体标志总量: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的指标。(二)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1、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发展变化的总量指标。2、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个时点所达总量的指标。(三)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分为:1、实物量指标:能直接反映现象的实物内容,但缺少综合性。2、价值指标:综合性能强,但不能直接反映现象的实物内容。实物量指标应与价值量指标结合运用。3、劳动量单位:如工时、工日等。
3、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4统计的连续性时期指标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点指标不需要进行连续统计统计的可加性时期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不能累计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有无直接关系时期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5第二节相对指标(相对水平)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及表现形式(一)相对指标的概念1、定义: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比值(相对水平)2、基本公式:比数/基数A/B3、数值表现形式:无名数或复名数。无名数包括(1)系数:B=1且A、B相差不大时;(2)倍数:B=1且A大于B很多;(3)成数:B=10;(4)百分数:B=100;(5)千分数:B=1000且A小于B很多。4、作用:用一个抽象化了的数值来反映两个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601计划任务数以绝对数、平均数形式出现;[例]某年某企业工业增加值计划指标为200万元,实际该年该企业完成产值220万元,则1、基本计算02包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六种。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5、类型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7解:消耗计划完成程度=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所以小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计划任务数以相对数形式出现[例]某厂计划今年的消耗比上年降5%,产值增8%。实际完成情况是:消耗降6%,产值升7%,试分别计算其计划完成程度。经济类指标可区分为解: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8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所以大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1计划执行进度=累计完成数/计划任务数2**3主管部门所属单位总的计划完成情况4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9STAT可以揭示总体结构特征;可以从总体结构的变动中观察现象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结构相对指标3、作用2、注意的问题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分子分母不可逆(位置不可互换);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必须等于100%。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0STAT注意的问题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分子分母可逆。作用:研究现象的比例是否协调及其规律。如新生儿性别比、积累率与消费率等。比较相对数比例相对数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1STAT2、注意的问题(1)分子分母属于不同总体;(2)分子分母可逆;3、作用:反映现象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五)强度相对数1、公式2、作用(1)反映现象发展的强度;例:2006年人均钢产量中国322.22公斤/人俄罗斯495.68公斤/人日本911.18公斤/人德国564.25公斤/人美国329.31公斤/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2STAT[例]人口密度=人口数/国土面积,2007年资料(人/平方公里)中国:141;新加坡:6660;孟加拉国:1218;日本: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