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_T2272-2015_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发布:2025-04-25约5.2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1.120.10

DB22

B38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272—2015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rulesofWu-hongHybridGastrodiaelataofChangbaiMountain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27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白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宾、田年军、赵鲲、刘丹、苗春泽、刘学芝、曹长清、冯钰添、赵义发、宋

卫东、陈翠楠。

I

DB22/T2272—2015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Wu-honghybridGastrodiaelataBlofChangbaiMountain)

的环境条件、生产前准备、乌-红杂交种子繁育、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天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NY/T52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天麻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WuhonghybridGastrodiaelataBlofChangbaiMountain

由长白山乌天麻与陕西汉中红天麻或辽宁凤城红天麻经过单交——正交和反交,培育而成的乌红杂

长2cm~7cm,重2.0g~30g,顶芽白色、不能抽薹出土的块茎,又称白头麻。其中:鲜重2.0g~

10g的块茎为小白麻,鲜重11g~20g的块茎为中白麻,鲜重21g~30g的块茎为大白麻。

箭麻sagittatetuber

肉质肥厚,顶端有1个显著凸起、红润饱满的顶芽,能抽薹开花的块茎,俗称“鹰哥嘴”。

1

DB22/T2272—2015

天麻不同发育阶段的地下部分,一般包括米麻、白麻和箭麻。

3.7

种麻seedstem

用于繁殖新个体的块茎,其中有性繁殖种麻为箭麻,无性繁殖种麻为米麻和白麻。

3.8

萌发菌germinationfungi

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石斛、紫萁小姑等小姑属(Mycena)的真菌。

3.9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

为天麻块茎提供营养的伞菌目、小皮伞科、蜜环菌属的真菌。

3.10

棒材mushroomsticks

用于培养蜜环菌的柞、桦木等阔叶类树种的鲜枝桠材。

3.11

菌材myceliacolonizedmaterial

已培养上蜜环菌的棒材。

3.12

人工授粉artificialpollination

在天麻开花后,用人工方法将天麻花粉传送到柱头上。

4环境条件

4.1.2郁闭度

砂壤土、棕壤土和森林腐殖土,土层厚度10cm以上,pH5.0~6.5。

有性繁殖选择半阴半阳或阴坡林地,无性繁殖当年采收可选全坡向林地。

2

DB22/T2272—2015

300m~1200m。

4.2非林地

4.2.1场地

林缘地、庭院地、大田地及空旷场地。

4.2.2填充土

林缘地就地取土,其它场地使用砂壤土、棕壤土、全河沙或1份河沙与1份腐殖土混合。

4.2.3坡度

坡度0°~20°。

4.2.4海拔高度

300m~800m。

4.3场地要求

4.3.1大气环境

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4.3.2水质环境

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4.3.3土壤环境

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4.4其它要求

场地交通便利、靠近水源,便于灌溉,并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

场等;忌熟地和重茬栽培,忌涝洼积水地。

菌索健壮、呈棕红色、顶端生长点白色、菌种不老化、菌柱无萎缩、无杂菌感染、菌龄3个月以内,

蜜环菌生产应按照NY/T528的要求。

菌丝洁白、健壮,菌种不老化、菌柱无萎缩、无杂菌感染、菌龄3个月以内,萌发菌生产应按照NY/T

528的要求。

3

DB22/T2272—2015

栽培前将直径4cm~8cm的粗棒材截成长30cm~50cm的木段,并在木段上间隔7cm~10cm砍2

排~3排深入木质部的鱼鳞口。

5.3.2短枝

栽培前将直径1cm~3cm的细棒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