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141-2010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docx
ICS65.150B52
备案号:28231-2010
四川
DB51
省地方标准
DB51/T1141—2010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OrientalWeatherfishculture-ArtificialPropagation
2010-06-08发布2010-07-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141—2010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环境条件 1
4泥鳅亲鱼要求 1
5人工繁殖 2
6人工授精 3
II
DB51/T1141—2010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内江市水产渔政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航、贾滇军、包超、曾勤佩、刘林虎。
1
DB51/T1141—2010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鳅(OrientalWeatherfish)人工繁殖的环境条件、泥鳅亲鱼要求、人工授精、产卵与孵化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泥鳅的人工繁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NYNYNY
5051
5070
5071
5072
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环境条件
3.1池塘要求3.1.1设施
泥鳅人工繁殖所使用的池塘分为亲鱼培育池、产卵池(或容器)、鳅苗孵化池、暂养池。
3.1.2培育池面积
亲鱼培育池以土池为好,每口面积200m2~1000m2,平均池深0.5m~1.0m。
3.1.3其他池面积
亲鱼产卵池(自然受精)、鳅苗孵化池、暂养池以水泥池为宜,面积每口5m2~20m2,池深0.4m~0.6m。
3.2池塘底质
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3水源水质
水量充足,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4亲鱼要求
4.1泥鳅亲鱼
4.1.1亲鱼选择
泥鳅亲鱼宜从良种场或不同野生环境的水域中选择。人工养殖的须达1冬龄以上,野生收集的须达2冬龄以上。泥鳅亲鱼应:体形端正,体质健壮,黏液较多,表皮完整,无病无伤,鳍条整齐,性腺发育良好。
4.2亲鱼鉴别
2
DB51/T1141—2010
泥鳅亲鱼性别鉴别见表1。
表1泥鳅亲鱼雌雄鉴别
性别
特征
雌鱼
雌鱼体形肥大丰满,背鳍末端正常,无肉质突起;胸鳍较短薄小,末端圆钝,第二鳍条的基部无骨质薄片;腹部在繁殖季节产卵前明显圆而肥大,整个体形呈近圆筒形的纺锤状,卵巢轮廓清晰明显,生殖孔丰满圆润并红肿突出。卵巢成熟的雌鱼用拇指和食指沿下腹部向生殖孔方向轻微挤压可见少许淡黄色成熟卵粒流出。已产过卵的雌鱼腹鳍上方体身还有白色斑点,未产卵的则没有。
雄鱼
雄鱼个体明显小于雌鱼,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突起;胸鳍较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的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腹部繁殖季节不膨大,整个体形呈柳条状,显得较瘦小。精巢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生殖孔微红。
4.3泥鳅亲鱼规格
雌性泥鳅亲鱼体重30g/尾以上,体长12cm/尾以上;雄性泥鳅亲鱼体重20g/尾以上,体长10cm/尾以上。
4.4亲鱼培育4.4.1密度
亲鱼按每667m2投放200kg的量放养,雌雄投放比例宜控制在人工授精2~3:1;自然受精1:1。
4.4.2日常管理
4.4.2.1饲料质量
使用泥鳅专业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在40%左右,水温15~17℃时,饲料中动物与植物蛋白含量比列为3:1,水温20℃以上时,饲料中动物与植物蛋白含量比列为2:1。
4.4.2.2投喂
每天投喂3次,早上6:00时,中午2:00时和下午6:00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