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设计意图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咱们这节课要深入挖掘课本知识,结合实际,让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要一起探索农业的地域特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一起加油哦!??????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理解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地理过程。
2.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识别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3.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农业地域的空间分布与变化。
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可持续发展策略。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2.分析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
1.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识别与特点把握。
2.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多因素综合分析。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2.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3.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空间分布与变化,突破识别难点。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地图册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在线地理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农业地域类型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地理信息系统数据
-教学手段:实物模型、地图拼图、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一幅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讲授新课(20分钟)**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概述(5分钟)
-介绍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区、小麦种植区、玉米种植区等。
-强调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
2.案例分析:以四川盆地为例(10分钟)
-展示四川盆地的农业景观图片,分析其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讨论四川盆地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
3.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5分钟)
-讲解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讨论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需求、劳动力、政策等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识别不同农业地域类型?
2.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实现农业地域的可持续发展?
-练习题: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
**课堂提问(5分钟)**
-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针对案例分析和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创新与拓展(5分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展示农业地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用时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提供全球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图,包括水稻种植区、小麦种植区、玉米种植区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的分布格局。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史: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的历史演变,如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使用、生物技术的应用等,展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下的热带农业、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温带农业等,拓展学生对气候与农业关系的认识。
-农业政策对农业地域的影响: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政策对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如补贴政策、贸易政策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取一个特定的农业地域类型,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