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发布:2025-04-05约3.6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新人教版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涉及新教材必修2中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部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复习并深化对农业地域概念的理解,并结合已有知识,学习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和科学精神。通过分析不同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增强人地和谐发展的意识;同时,通过科学探究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不同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2.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1.将地理环境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过程。

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如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小麦、水稻种植。

2.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展示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其分布特征。

3.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机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的运用,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教材必修2中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农业生产活动图片、地理信息系统演示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地球仪、地图等教学工具,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地图、笔记本等,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农业地域的概念,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期待学习新知识,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

二、新课讲授

1.农业地域类型概述

(教师):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农业地域的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中,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地域。

(学生):认真听讲,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师):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做好笔记。

3.案例分析

(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我们来分析两个案例:东北平原的玉米种植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区。

(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思考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

4.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分析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

5.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教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展示不同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学生):观察地理信息系统展示的地图,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阐述其形成原因。

(学生):选择一个地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思考,探究更多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分布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我国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2.收集我国某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关资料,分析其形成原因。

六、教学反思

知识点梳理

1.农业地域的概念

-定义:在一定地理环境中,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地域。

-特征:农业生产结构、农业技术、生产方式相对稳定。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类型:水稻种植区、小麦种植区、玉米种植区等。

-形成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等)。

3.影响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