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docx
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我们的梦想”为主题,紧密结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梦想的含义和实现途径。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奋斗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梦想”的内涵,即个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分析梦想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掌握实现梦想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案例,如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艺术家追求艺术完美等,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内涵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明确实现梦想的可行性。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实现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梦想,探讨实现梦想的具体步骤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并学会面对困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以便于跟随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梦想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成功人士的演讲片段、励志故事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资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讨论环境,并确保实验操作台安全整洁,以支持可能的互动活动。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以提问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梦想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梦想是每个人心中的火苗,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我们的梦想’这个话题。”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讲解梦想的内涵:教师介绍梦想的定义,通过引用课本中的例子,如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艺术家追求艺术完美等,帮助学生理解梦想的内涵。
-用时:10分钟
2.分析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讨论梦想是否可以改变现实,如何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
-用时:10分钟
3.探讨实现梦想的途径:教师介绍实现梦想的基本途径,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努力奋斗等,并通过课本中的案例进行讲解。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梦想家、支持者、反对者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现梦想的过程。
-用时:10分钟
2.梦想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梦想,并简要说明实现梦想的计划。
-用时:10分钟
3.梦想挑战: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挑战,如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挑战,展示成果。
-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详细内容:
1.梦想的意义:举例回答“梦想对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梦想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有目标地去努力。”
-用时:5分钟
2.实现梦想的挑战:举例回答“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
-学生回答:“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和勇气。”
-用时:5分钟
3.如何克服困难:举例回答“如何克服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难?”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寻求帮助、保持积极心态等方式。”
-用时:5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梦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理解梦想与个人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信念,勇往直前。”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梦想的力量》:介绍不同领域成功人士的故事,分析他们如何通过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探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搭建这座桥梁。
-《梦想的种子》:讲述一个关于梦想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梦想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上述拓展阅读材料,深入了解梦想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学生可以调查身边成功人士的故事,了解他们是如何实现梦想的,从中汲取经验。
3.知识点拓展:
-梦想与个人成长:探讨梦想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激发潜能、提升自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