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docx

发布:2025-04-24约3.4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教学内容,包括词作背景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词的意象及情感表达、词的结构及修辞手法等。重点分析词中的意象运用、情感抒发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声声慢》的意象和情感,提升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水平。

2.增强文化理解意识,了解宋代词风及作者创作背景,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3.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词句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古典文学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深入理解《声声慢》中“寻寻觅觅”所蕴含的词人内心情感,分析其层次感和表现力。

②解析词中的意象运用,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引导学生体会其象征意义和艺术效果。

③探讨词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艺术结构。

2.教学难点,

①把握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理解“寻寻觅觅”所表达的孤独、哀愁等复杂情感。

②分析词中意象的深层含义,如“梧桐”象征凄凉,“细雨”象征愁绪,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象征手法。

③理解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对比、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声声慢》背景资料、作者生平介绍、以及与词中意象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片段。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或电子白板,以便板书和展示关键内容。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词的情感和意象。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宋代词坛为背景,提出问题:“为什么宋代词风独具魅力?词人在表达情感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高中阶段学习过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回忆词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介绍《声声慢》的背景,包括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词的结构,讲解“寻寻觅觅”的开头及其在整首词中的重要性。

-解读词中的意象,如“梧桐”、“细雨”、“落花”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举例说明:

-通过具体诗句,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

-分析词中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展示其艺术效果。

-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情感变化的层次,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分组讨论词中意象的深层含义,如“梧桐”象征凄凉,“细雨”象征愁绪。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根据所学,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选择词中的诗句,进行创意改编,如将其改编为现代诗或散文。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针对学生的改编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的改编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声声慢》的情感和意境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探讨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

5.总结提升(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声声慢》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以及宋代词的其他作品,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6.课后作业(约10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读书笔记,包括对词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安排课后讨论小组,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讨词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武陵春》等,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深入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

-宋代词选,包括晏殊、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通过阅读不同词人的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宋代词的多样性和共性。

-相关历史文献,如《宋史》、《梦溪笔谈》等,了解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创作环境。

-李清照的传记或研究性文章,通过深入了解词人的生平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李清照及其作品。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将《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如写一首现代诗或散文,以展现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查找关于宋代词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如宋代词的发展历程、词的传播方式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