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发布:2025-02-28约2.5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选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本课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古代诗词的篇章,旨在通过学习这首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这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词人的忧愁与孤独,对学生的审美和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声声慢》的词句,学生将提升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文学手法表达情感,增强审美感知,同时深入理解词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增强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尚在培养阶段。在知识层面,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构成和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但对古代诗词的深层意境和文化内涵的把握还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对古典诗词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上。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逐渐增强,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阅读不细致、笔记不全面、思考不深入等习惯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声声慢》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但较为敏感,对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可能会有较强的共鸣,但同时也可能因为理解偏差而产生误解。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析词句,探讨词人的心境变化,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如图片、音乐等,增强学生对诗词情感和意境的直观感受。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词人的情感,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声声慢》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或读过古代诗词?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展示一些关于古代诗词的著名诗句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声声慢》的历史背景和词人的生平,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声声慢》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基本概念、词句特点和艺术风格。

过程:

讲解《声声慢》的词牌和作者李清照的基本信息。

详细介绍《声声慢》的词句结构和意境,使用多媒体展示词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声声慢》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声声慢》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分析《声声慢》中的几个关键诗句,探讨其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比较《声声慢》与其他古代词作的不同之处,突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声声慢》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词人的情感表达”、“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声声慢》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声慢》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声声慢》的基本概念、词句特点、案例分析等。

强调《声声慢》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古典诗词。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层面: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背诵《声声慢》的全文,掌握词句的基本意义和修辞手法。

-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以及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文学手法。

2.能力层面:

-学生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上解读古典诗词。

-学生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能够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评价古典诗词。

-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