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 19.1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 (新版)北师大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9.1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新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9.1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新版)北师大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9.1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新版)北师大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认识到人类生殖和发育的生物学基础,理解生命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现象,尊重科学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现象充满好奇心,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羞涩感。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人体生理知识,但对生殖和发育的详细过程了解有限。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但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的素质方面,他们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正在形成中,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生命现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好奇心或对知识的求知欲,会对相关话题产生浓厚兴趣,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对生理知识的敏感,对课堂讨论有所回避。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其次,课程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要避免过度解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以便查阅相关章节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人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模型或实物,用于展示生殖器官的结构,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讲台附近布置实验操作台,方便进行示范实验。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婴儿出生的照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从婴儿出生到成长的过程是怎样的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人体结构和功能,为学习生殖和发育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殖过程。
-生殖系统的组成:展示生殖系统图,讲解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
-举例说明: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青春期发育、性教育等。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
-胚胎发育过程有哪些阶段?
-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生殖系统图和生殖过程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
-胚胎发育过程有哪些阶段?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实验演示(约15分钟)
-实验器材:生殖系统模型、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展示生殖系统模型,讲解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
-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殖和发育现象,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6.布置作业(约5分钟)
-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
-撰写一篇关于生殖和发育的科普文章。
-设计一个生殖和发育知识竞赛题目。
知识点梳理
1.生殖系统的组成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等。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2.生殖细胞的形成
-男性生殖细胞:精子。
-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
3.生殖过程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胚胎发育: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形成胚胎,最终发育成胎儿。
4.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