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ocx

发布:2025-04-21约5.8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摘要]为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贴合市场需求,切实有效地服务区域建设规划和行业发展要求,有必要将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分析电气类专业核心课程“工厂电气及PLC控制技术”的特点,深入挖掘符合电气专业和该门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培养实操型人才为主,将思政建设融入课堂中,真正实现了课堂讲思政、课中不见思政的目的,实现了思想育人与技能传授的结合。通过具体的课程实践案例,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思政元素设计思路,将学校教学与工程实际相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育人培技相互促进。

[关键词]电气;课程思政;课程建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5)05-0177-04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广东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提出开展“制造业人才培育专项行动”。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树立“大思政”理念[1],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课程思政。

为服务本区域制造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部署,将课程思政融入电气专业课程中。根据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性质分为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三大类。作为专业课教师,需要根据职业特点和专业特色将思政元素有机合理地融入课程中来[2]。

一、课程概述

以现有的“工厂电气及PLC控制技术”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这门课是电气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应用为主,实操要求高。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基本的PLC控制系统组成,能够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完成硬件设备接线和软件程序编写、系统调试[3]。因此在本课程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行业实操规范和电气工程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问题。

在对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探索中,主要采用数据驱动法,通过调查问卷、职教云采集学生数据、学生日常反馈和企业调查问卷等作为数据基础,对课程进行精准改革;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建设特色,充分调研行业特点和相关企业岗位要求,依照新版国家课程建设标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实现思政与专业相符,育人与知识传授相结合,以期望培养符合企业要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培育地[4]。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师和学生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知识重构,以口罩加工产线为主线,将课程分为6个模块,以模块2为例,具体课程架构如图1所示。思政元素设计和课程内容设置上,都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实现思政进课堂和技能传授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5]。

二、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如图2所示的理虚实结合,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应用在真实工作场景中,避免出现课程内容与市场相脱节,学生毕业后不需要跟岗学习就可投入实际项目中。因课程实操性强,需要硬件设备支持,受限于场地等因素,采用分组形式,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确保班级学生分组的公平性,也符合工作岗位特点,并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6]。

以其中一个项目为例介绍课程实施过程。课前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内容,用TIA软件实现启保停程序的控制,同时引入敬业、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自学部分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评测,通过数据平台对测验效果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制定课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预习效果,确定课堂教学难点。

课程性质决定了本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实操和动手能力,课中环节作为教学进程的主要部分,完成教师与学生线下面对面交流,传授知识的主要部分,完成探索新知、突破难点、内化理解、演示总结,对学生课前预习任务进行总结,对大部分学生认为的难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课堂是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组内学生、组间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并相互促进学习。

在本项目中,教师根据硬件电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接线,并重点强调操作规范和安全要领。要求学生戴安全护具,分工协作完成接线任务。锻炼学生的实操水平,培养安全操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完成接线后,教师检查确认后,小组内学生进行接线总结,将原理图与实际接线进行对照,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硬件接线完成后,讲解TIA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演示操作,使用软件与PL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