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07 古文阅读(单篇课外+对比阅读+古诗文结合+新考情)(内蒙古专用)解析版-2025年中考语文考前押题宝典(内蒙古专用).pdf

发布:2025-04-24约2.48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07古文阅读

考情速递

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

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强调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情感态度、表达技巧的理解等。

2.教材内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课内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方法等是理

课外文言文的基础。很多中考古文阅读题会遵循“材料是课外,考点在课内”的原则,所以

押题时会考虑与课内知识相关联、可迁移的课外材料,考查学生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

能力。

3.文化传承:中考命题与时代热点和文化传承相结合。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

景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更容易受到关注。

题型猜押

题型一单篇阅读(课外)

(一)(2024·包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

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禁止伐木,毋覆窠,毋杀孩虫。

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是月也,毋

作大事,以妨农之事。毋竭川泽,毋焚山林。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

季春之月:虹始见,萍始生。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①、赐贫穷;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

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是月②

之末,择吉日,大合乐。③

··

(摘自《礼记月令》《吕氏春秋仲春》,有改动)

①②③

【注释】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渎:小水沟,小水渠。合乐:许多乐器合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蛰虫咸动(2)祀不用牺牲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

3.读完本文,围绕“古人的智慧”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1)都(2)祭神用的牲畜2.天子广布德令,实行恩惠,命令有关官员打开储藏谷米的仓廪,

把粮食赐给贫穷的人。3.古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和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

生态环保、信仰精神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这些智慧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各种冬眠的虫子就都开始活动了。咸:都。

(2)句意:祭祀不需要用牲畜作为祭品。牺牲:祭神用的牲畜。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本句重点词语:布:广布。行:实行。有司:有关官员。发:打开。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结合“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鸿雁来”“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日夜

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季春之月:虹始见,萍始生”可知,古人他们根据自然界

的变化,如季节的更迭、动植物的行为等,总结出了“孟春”“仲春”“季春”的物候规律。这种对自然

规律的观察和认识,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

结合“禁止伐木,毋覆窠,毋杀孩虫”“毋竭川泽,毋焚山林”“时雨将降,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

道路,毋有障塞”可知,古人根据物候规律,安排了相应的农业生产活动,如“禁止伐木,毋覆窠,毋杀

孩虫”,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这种生态环保意识,在古代农耕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可知,古人通过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他们在重要

的节气中举行祭祀仪式,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这种信仰和精神寄托,也是

古人智慧的一部分。

结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以及“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公平、教育培养

和人才引进的重视。这种治国理念,无疑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远见。

【点睛】参考译文:

孟春之月(正月):东风带来温暖,使大地解冻,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振动身体,鱼儿也游到冰面上来透

气,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这个月,以立春为标志。立春这一天,天子会亲自率领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