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doc
PAGE1
校园网的问题在社会中的意义
(作者:田海*)
【内容摘要】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制约,而这次调查同学对校园网的主观看法及行为影响程度也正验证了这句真理。通过对少数同学的相关问卷调查可以明显感觉到群体对校园网这个“个体”的不满。若把校园网用户这个群体看作人民群众,把“个体”看作生产中的一个较高级阶级,当这种群体对个体的不满积蓄时,就相当于群众的阶级斗争正在生成,而通常这种不满的积蓄都要以群众一方发动“革命”来画上句号。当然这次调查也反映了大学生自身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及性别对行为的影响效果等问题。
【关键词】价值,失望,矛盾产生,社会形态
上大学一年多来,或多或少知道了海大的校园网是是怎么个情况,就借助马克思基本原理调查实践的机会仔细做了一番了解。
一、校园网的现状及分析
校园网是什么?就是在校园里专为学生用的网络,大多数人想拉校园网的初衷是为了学习,更方便地学习,但事实呢?我和吴吉二人设计了有8个问题的问卷,其中第5个问题关于平时上网行为方向的结果告诉了我们答案,50个人中有23个女生,27个男生,其中有72%的学生上网是看电影听音乐等,有12个人选择打游戏,占了总人数的24%,且12个人全部为男生,占受调查男生的44.44%,险些达到一半,而女生则多数花时间在看电影听音乐上,这样在性别上的差异也正表明男生对于游戏的喜爱相当于女生对电影音乐的喜爱。从小到大这么些年来我听到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走入歧途的大都为男性,很少有女孩子,说明了男女之间的精神追求方向有相当大的差别。不过可悲的是50个人中没有人愿意在学习这个选项里打勾,由此可见网络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尤其是男同学。多数认同网络方便高效的人眼中网络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体现?网络可以远程学习,享受廉价教育资源,与更多人共同交流学习,等等等等,这些想必大家都认可,但在大学校园里,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这些都是理论价值,实际的价值只有消磨时间,寻求快感,浪费青春。倘若从价值交换的合理性来解释,那只能是大学生用货币与时间换取了精神享受,合理与否,是不是等价交换,那只能看当事人自身的价值尺度。校园网作为精神消费品,它的价值只能从人们的主观反馈来评估。我们的问卷的第1题——用一个词来形容校园网——的结果虽在预料之中,但还是多少让人揪心,50人中有32人对校园网非常不满,18人勉强接受,而没有人认为校园网很好。这就好比一个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偿服务的政府的满意度几乎为0,这样的政府的存在还有什么积极意义?用户的价值尺度不会受运营商的收费尺度而同向伸缩,人的一切行为的价值尺度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内容,但必须要以整个社会的交换尺度为前提标准。但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对校园网持不满态度,却还是有很多人想拉校园网都拉不到呢?我这样说是因为问卷的第2题问到了个人对校园网一个月28块钱是否物值,结果中有92%的人认为不合理,但只有38%的人有停用校园网的想法,另外的54%的人虽然对网络状况很失望,但都认为有比没有强,也就是说这些人把对校园网的不满放在心里,只能无奈地继续使用。可以从这里想到整个社会上的人存在的这种矛盾心理,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善,大多数有安全问题的生活必需品不能完全清除,又不能停止使用,导致了一种很变态的社会现状:明知山有虎,无奈不能不往虎山行!
二、问题与社会状态的关系分析
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势必会影响人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会使人扭曲本身对真理标准的履行,进而会带来新的真理尺度,久而久之多数人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革新,产生新的价值意义,改变现有的社会形态。这种貌似恶性循环的社会进化将会严重干涉社会主义的正常健康快速发展。这些只是以小见大,虽说可能类比得不太恰当,但或多或少有些相似之处。
如果这些问题放大后就变得很好解决,办法就是政府干预,立法规范,如果就校园网的这种状况,解决办法就应该是学校干预。从现有的社会政府形态看,资本主义政府的干预都必须有利益的刺激来引发,社会主义政府的干预必须由人民群众来刺激。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革或改良,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因而,现存在校园里的校园网问题必将得到解决,或改良,或改革,取决于运营商的下一步行为。作为资本所有者,运营商肯定有对市场的保护及维持意识,但为什么在这种用户满意度极低的市场状况下运营商还能稳坐钓鱼台?通过我平时对宿舍楼的网络管理的了解可以认为是学校网络维护中心在商品数量上垄断所导致的,即卖家持有远少于需求量的商品,而学校对于网络的需求密度非常大,此时如果有某种‘政策’来对校园这块市场进行保护,必然会造成网络端口供不应求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