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起升仪中红外光电传感器的设计与抗干扰研究.doc
泡沫起升仪中红外光电传感器的设计与抗干扰研究
一、引言
在泡沫起升仪检测模块中,红外光电传感器因非接触测量、响应快且对泡沫水分敏感,常用于监测泡沫参数。但工业环境光、泡沫杂质散射及传感器温漂,易致检测信号失真。优化传感器设计与抗干扰算法,对提升测量精度至关重要。
二、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光学设计原理
2.1泡沫体系的红外光谱特性
泡沫光学特性由液相和气泡界面决定。水分子在近红外波段有O-H键倍频吸收峰,峰值约970nm,可测含水率;红外光与气泡粒径满足特定关系时发生米氏散射,散射光强与含气率相关。
2.2双波长差分检测结构设计
为消除干扰,采用双波长光路。发射端集成940nm(对水分敏感)和850nm(参考波长)LED光源,脉冲调制分时发光。接收端用硅基光电二极管,配双带通滤光片分离两路光电流信号。泡沫含水率与光强衰减量关系为C=k?ln(I0_850/I850I0_940/I940)+b,差分计算可抵消共模干扰。
三、抗干扰技术方案
3.1硬件级抗干扰设计
3.1.1光学滤波与结构防护
接收端用半峰宽10nm干涉滤光片抑制环境光,实测可将干扰信号衰减至1/50。设计“Z”型光路通道,内壁哑光黑化,减少杂散光漫反射。
3.1.2电路抗干扰设计
用TPS61165芯片为LED提供稳定电流,抑制光源波动。通过STM32生成同频参考信号,对输出信号同步解调,提升信噪比至40dB以上。
3.2软件级抗干扰算法
3.2.1动态阈值自适应算法
建立泡沫界面特征数据库,用SVM分类器判断信号区域。检测到光强波动时,若持续时间50ms判定为干扰,用中值滤波处理;若≥50ms判定为真实界面变化,更新阈值并采集数据。
3.2.2温度漂移补偿模型
传感器集成DS18B20温度传感器,建立补偿模型Ical=Iraw?(1+α?ΔT)。实验表明,该模型可将温漂误差从±5%降至±0.8%。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1实验平台搭建
搭建测试系统,含泡沫起升仪、待测传感器、标准信号源和数据采集卡。
4.2抗干扰性能测试
4.2.1环境光抑制实验
无泡沫时增加环境光强,单波长检测信号漂移大,双波长差分检测漂移量<0.05V,干扰抑制率达98%。
4.2.2泡沫界面检测精度实验
对比传感器与激光测距仪测量结果,传统单波长传感器误差大,优化后的双波长传感器精度高,满足检测需求。
五、结论与展望
未来可探索红外热成像同步检测、动态光路切换及智能算法,为泡沫检测提供新思路,可应用于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