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歌表演)凉山之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docx
第三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凉山之最”为主题,通过歌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凉山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课程设计注重学生参与,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三个方面。通过学习《凉山之最》,学生能够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学会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在表演活动中,锻炼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创编活动,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凉山之最》,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凉山民族文化的魅力。
难点:1.歌曲节奏的把握;2.歌曲情感的表达。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1.通过节奏练习和音乐游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节奏;2.通过教师示范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并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内容;3.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凉山民族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辅助理解歌曲背景。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凉山民族风情的图片、相关音乐视频及民族乐器介绍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学生演唱时的录音反馈。
4.教室布置:设置展示区展示凉山民族文化图片,布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互动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凉山民族音乐,让学生聆听并分享感受,激发学生对凉山文化的兴趣。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民族音乐知识,如《茉莉花》、《小河淌水》等,为学习新歌曲做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15分钟)
1.讲解新知:介绍《凉山之最》的创作背景、歌曲结构、旋律特点等,帮助学生了解歌曲内涵。
2.举例说明:播放歌曲《凉山之最》的范唱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歌曲中的凉山民族元素,如服饰、舞蹈、乐器等。
三、学习歌曲(约20分钟)
1.歌曲演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性。
2.歌词学习:讲解歌曲中的凉山方言,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
3.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学会用歌声表达。
四、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指导: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创编活动(约15分钟)
1.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凉山之最》的旋律和节奏,创编新的歌词。
2.学生展示: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凉山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凉山民族文化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凉山民族音乐研究:介绍凉山地区的民族音乐特点,包括彝族、苗族等民族的音乐风格、乐器种类及代表性曲目。
-凉山民族文化介绍:提供关于凉山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服饰美食等方面的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凉山民族。
-民族乐器知识:介绍凉山地区特有的民族乐器,如月琴、笛子、葫芦丝等,以及它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色。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凉山民族文化的书籍,如《凉山彝族自治州志》、《彝族文化概览》等,深入了解凉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观看与凉山民族音乐相关的纪录片、音乐会视频,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风情录》、《彝族音乐之旅》等,直观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组织参观凉山地区的民族村寨,实地体验民族风情,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音乐传承。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民族音乐作品,如歌曲、舞蹈、乐器演奏等,通过实践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选择一个凉山民族音乐或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展示PPT。
-互动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论坛等,与其他地区的学生分享凉山民族文化的学习心得,促进跨文化交流。
-家庭作业:布置与凉山民族文化相关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