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产品、食品碳标签评价通则》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4-21约4.5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标准制订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国际背景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碳标签作为

一种直观展示产品碳足迹的工具,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和

绿色消费的重要手段。当前,国际上已有多国建立了碳标签

制度,如英国的CarbonTrust碳标签(覆盖超5万种产品,

年均减排量达120万吨CO₂e)、法国的IndiceCarbon标签

等。据FAO统计,全球食品系统贡献了约31%的温室气体排

放,农业减排潜力巨大。《农产品、食品碳标签评价通则》的

制定,旨在为农产品和食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提供标

准,推动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

需求。

(二)国内背景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

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例如,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并强调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低碳产品的

需求日益增长。企业也认识到,实施碳标签不仅有助于满足

市场需求,还能增强品牌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

(三)必要性

我国作为农业和食品生产大国,农业活动碳排放占全国

总量的15.4%(国家统计局,2023年),其碳足迹评价与标识

对于推动农业和食品行业绿色发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如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农产品出口影响)、引导消费者低

碳消费具有深刻影响。

二、标准制定流程及主要参与单位

(一)任务来源

2024年3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提出标准立项建议。主

要起草单位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碳中

和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

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等,由这些单位的专家组成起草

小组。

(二)主要参与单位

成立标准起草小组,主要起草专家有:

李荷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

王静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

孙媛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晓光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商学院教

唐建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谢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

吴盛富北京绿林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

******(补充)

(三)工作流程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上海第

二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

院、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等单位参加了预研工作。

本标准编制始于2024年3月起草,其间经过了循环往

复的调研、文本编制、征询意见、修改文本等过程。

2024年4月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调研了国

内外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导则28项;咨询报告编

制类文献20篇;

2024年5~6月通过电话、邮件咨询和书面征询意见等

形式征询对本标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本标准定位、技术

架构和内容、技术难点,优化文本表达,形成了标准草案。

2024年9~10月经过起草组工作会议进一步对标准草

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初稿。

2024年12月~2025年2月,开展专家函审工作,根据

初审意见继续修改标准内容,并进行专家交流讨论,形成征

求意见稿。

2025年3~4月标准面向行业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

收集意见进行处理形成送审稿。

2025年5~6月进行标准审查并报批发布。

三、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一)基本原则

在通过预研形成通则的标准草案基础上,由主要起草人

广泛收集和引用目前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农业农村部

公告和部令等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前提下,对草案进行修改形

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主要技术内容

《农产品、食品碳标签评价通则》主要内容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碳标签基本标识要求、碳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