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推荐】(中考试题)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

发布:2025-04-23约5.99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荐】(中考试题)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sǒu)酝酿(niàng)静谧(mì)咄咄逼人(duō)

B.确凿(záo)倜傥(dǎng)徘徊(huái)人迹罕至(hǎn)

C.莅临(wèi)吝啬(lìn)粗犷(guǎng)恍然大悟(huǎng)

D.憔悴(cuì)分歧(qí)匿笑(nì)花团锦簇(zú)

答案:A

解析:B项“倜傥”的“傥”应读“tǎng”;C项“莅临”的“莅”应读“lì”;D项“花团锦簇”的“簇”应读“c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朗润喉咙睫毛花枝召展

B.静谧屋檐干涩翻来复去

C.瘫痪憔悴诀别喜出望外

D.絮叨分岐祷告各得其所

答案:C

解析:A项“花枝召展”应为“花枝招展”;B项“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D项“分岐”应为“分歧”。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B.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C.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赢得了阵阵掌声。

D.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弄清楚。

答案:C

解析:“目空一切”意思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是贬义词,用在这里形容演讲者赢得掌声的情境不恰当。A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使用正确;B项“不可救药”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使用正确;D项“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无正确选项

解析:A项“通过……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项“品质”不能“浮现”,可把“品质”改为“形象”;D项语序不当,应先“发现”再“解决”问题。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答案:无错误选项

解析:这几个选项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反复排比、比喻引用、比喻

B.排比比喻、排比引用、拟人

C.反复比喻、排比引用、比喻

D.排比排比、比喻引用、拟人

答案:C

解析:“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比喻。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答案:山岛竦峙

解析:要注意“竦峙”的写法,“竦”不能写成“悚”。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君”不要写成“你”,“郎”不要写成“朗”。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要准确记忆诗句,注意“生”“入”的含义和写法。

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罔”“殆”的写法要准确,不能写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答案:√

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实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