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课《互联网的软件与硬件》教学设计西交大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章节
课题
第二节互联网的软件与硬件
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互联网软硬件的基本认识,激发探索信息技术的兴趣。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在数字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理解互联网资源共享的意义,培养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互联网的硬件组成(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及软件分类(如操作系统、浏览器、服务器软件)。
教学难点
掌握家庭局域网的基本构建原理及互联网中资源共享的实现机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与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约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虚构的“信息小镇”故事,小镇上的居民(电脑)通过各种“道路”(网络线)和“交通枢纽”(路由器、交换机)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突然,小镇上的“图书馆”(服务器)需要向所有居民分享一本珍贵的“电子书”(资源),于是大家开始探索如何高效地传递这本书。
多媒体展示:利用动画或视频模拟“信息小镇”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互动提问:“如果你是小镇的居民,你会选择哪种方式传递这本书?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看法。
二、知识新授(约25分钟)
子任务一:探索互联网的硬件世界(约10分钟)
实物展示与讲解:逐一展示路由器、交换机模型,结合PPT详细介绍其功能和工作原理。
互动游戏:“硬件连连看”——设计一张包含各种硬件图片的卡片,让学生快速匹配并说出其名称和功能。
子任务二:揭秘互联网的软件王国(约10分钟)
演示操作:打开不同种类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浏览器、服务器软件),展示其界面和功能。
小组讨论:“软件大比拼”——分组讨论不同软件的特点和用途,并推选代表进行分享。
子任务三:家庭局域网与资源共享的奥秘(约5分钟)
情景模拟:“家庭网络小侦探”——设计一个家庭网络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家庭局域网内的资源共享。
实战演示:在模拟软件或实际环境中演示如何设置共享文件夹,并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操作。
三、拓展巩固(约10分钟)
游戏名称:“网络探险家”
游戏规则:
分组进行,每组扮演不同的网络角色(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用户等)。
设定一系列任务关卡,如“数据传输接力赛”、“资源共享挑战赛”等。
完成任务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紧密合作,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游戏过程:
各组领取任务卡,开始探险之旅。
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技术支持”(教师或助教)的帮助。
完成任务后,提交成果并分享经验。
奖励机制:根据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评选出“最佳网络探险家团队”和“最佳问题解决者”。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互联网的软硬件构成及其功能。
提出问题:“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些,互联网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当堂
训练
(可附页)
一、选择题
在“信息小镇”中,负责信息中转,类似现实网络里路由器功能的是()。
A.居民电脑B.交通枢纽C.图书馆服务器D.道路网络线
2.下列设备中,主要用于扩展网络连接端口,实现多设备连接的是()。
A.路由器B.交换机C.服务器D.调制解调器
3.当我们想要访问网页时,必须使用的软件是()。
A.操作系统B.服务器软件C.浏览器D.办公软件
二、填空题
1.在搭建家庭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时,需要设置______,以便其他设备访问共享文件。
2.互联网硬件中,______为网络中的设备分配IP地址,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数据转发。
课堂
小结
同学们,回顾整堂课,我们以“信息小镇”故事作为切入点,开启了对互联网的探索之旅。在趣味横生的故事里,大家初步理解了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原理,就如同小镇居民传递“电子书”,数据在网络中借助各种途径有序流动。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大家带着这份对互联网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深挖互联网的奥秘,合理运用互联网,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
板书
设计
互联网的软件与硬件
一、硬件组成
路由器:连接网络,分配IP1.交换机:数据交换,提高速度
2.服务器:存储数据,提供服务
二、软件分类
1.操作系统:管理硬件,提供界面
2.浏览器:访问网站,浏览信息
3.服务器软件:处理请求,返回数据
三、家庭局域网与资源共享
四、思考:大范围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作业
布置
(可附页)
一、书面作业
绘制网络拓扑图:请绘制一个简单的家庭网络拓扑图,包含路由器、交换机、至少两台电脑或移动设备,并标注各设备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时,简要说明各设备在网络中的作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