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_T1879-2013_水产养殖用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规范_吉林省.docx

发布:2025-04-20约1.8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

B50

DB22

吉林省

DB22/T1879—2013

水产养殖用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microbialinoculantsforaquatic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1879—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教玉、李海波、孙占胜、楚国生、刘丽晖、李月红、金钟、杨质楠、矫珑、

宋丽军、赵慧明。

I

DB22/T1879—2013

水产养殖用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用微生物菌剂的使用基本原则、通用技术要求、使用方法、用量及使用效果

评价。本标准适用于池塘、湖库等水产养殖业微生物菌剂的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目的微生物targetmicrobe

产品中含有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

目的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

水产养殖用微生物菌剂剂型为液体和粉剂。以下所规定的使用剂量以有效活菌含量不少于

8

1

DB22/T1879—2013

5.3产品使用条件

5.3.1选择晴天的上午施用。

5.3.2水体温度达到10℃以上时施用。

5.3.3微生物菌剂使用前后3d禁止施用水体消毒、杀菌类药物。

5.3.4微生物菌剂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过酸、过碱的化学物质直接接触。

5.3.5微生物菌剂宜配合适量商品有机肥或堆沤肥,使用堆沤肥时应腐熟完全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

免引起水生生物病害

6使用方法及用量

6.1池塘养殖模式

6.1.1鱼苗培育养殖模式

6.1.1.1鱼苗入池前2d,每667m用微生物菌剂1kg全池泼(抛)洒,培养单细胞藻类和轮虫。可

2

配合少量有机肥使用。

6.1.1.2鱼苗投放前,以2%液体微生物菌剂浸泡苗种5min~10min。

6.1.1.3育苗期间每隔7d~10d每667m用1kg微生物菌剂全池泼(抛)洒。

2

6.1.2以鲢鳙为主的自然养殖模式

6.1.2.2鱼种下塘前施用微生物菌剂,剂量为每667m用微生物菌剂1kg,全池泼(抛)洒,培肥、

2

改良水质。

6.1.3.1鱼种投放前以2%液体微生物菌剂浸泡10min。

6.1.3.2每隔15d~20d,每667m用微生物菌剂0.5kg~1kg,全池泼(抛)洒。饵料台附近每

隔7d~10d加大浓度重点泼(抛)洒,可在鱼种摄食集中区均匀泼(抛)洒1kg左右。

6.1.3.3高温鱼病多发季节每隔7d~10d,每667m泼(抛)洒微生物菌剂0.5kg。

2

2

6.1.3.4饵料添加。以饵料投喂量的1%~3%添加液体微生物菌剂,直接喷洒于饲料表面,放置于投饵

机内3h~5h后投喂,连续使用。

用1kg,可配合少量有机肥使用。视水质情况每20d~30d使用一次。汛期、灌溉期不宜施用,发电、

非封闭水体不宜施用。

水温降到10℃之前,做杀虫和消毒处理。消毒后5d,1m水深每667m使用微生物菌剂1kg~2kg。

2

6.3.2湖库越冬

2

DB22/T1879—2013

水温降到10℃之前,每667m使用微生物菌剂0.5kg~1kg。

2

7使用效果评价

7.1感官评价

使用3d~5d后,根据肉眼观察使用前后水色变化进行粗略的效果判断,使用后水色应较使用前明

显加深,根据水体藻类优势种群的不同,水色呈嫩绿、黄绿或茶褐色。

7.2测定浮游生物量

使用后第5d、第10d和第20d按SC/T9402规定测定水体的浮游生物量(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根据生物量和优势种群判定施用效果。

7.2.1使用后第5d,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轮虫量明显增加。

7.2.2第8d~10d左右浮游生物量达到峰值,浮游动物以枝角类为优势种群。

7.2.3第20d左右浮游动物以大型桡足类为优势种群,此时需要进行下一次施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