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1点和线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点和线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点和线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教学内容
教材: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章节: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点和线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征,包括点的位置和表示方法,直线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线段、射线和线段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掌握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构成。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点的位置和线的性质进行抽象推理。
3.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通过图形的直观演示理解几何概念。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合理推断。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点和线的定义:明确点是无维的,线是一维的,能够根据定义区分点和线。
-掌握点的位置表示:学会使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能在坐标系中准确标记。
-理解线段的性质:理解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有限长的直线部分,知道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2.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的无限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这一概念。
-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学生可能混淆射线和线段,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练习来区分它们。
-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点的位置表示:学生可能难以将点的位置表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来强化这一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点的定义、表示和性质,确保概念清晰。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究线段的长度测量和直线的无限性。
3.使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软件展示点和线在实际图形中的应用,增强直观感受。
4.设计“找点”游戏和“连线”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点和线,如道路的交叉点、电线、书本的边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点和线的特点。
-提问:“你们能说出什么是点?什么是线?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讲解点的定义和性质,例如点没有大小,点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
-通过实例讲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限长的。
-讲解射线的定义和性质,强调射线有一个起点,但无限延伸。
-举例说明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与射线和线段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概念。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活动一: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用直尺测量长度,加深对线段长度的理解。
-活动二:学生用绳子模拟射线和直线,观察它们的延伸特性。
-活动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位置的点,如数对、文字描述等,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讨论一: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学生举例说明。
-讨论二:如何用数对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学生互相检查数对表示的正确性。
-讨论三:在坐标系中找出特定的点,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点和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点和线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指出难点:理解直线的无限性,以及如何区分射线和线段。
-提问:“你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点和线知识?”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点和线,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形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几何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到现代几何学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几何学在建筑中的应用:展示几何图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如对称性、比例等,让学生了解几何学在现实世界的重要性。
-几何学的数学软件:介绍一些常用的几何学数学软件,如GeometersSketchpad,让学生通过软件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
-几何学在艺术中的应用:展示几何图形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对称性,激发学生对艺术与数学的关联的兴趣。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点和线实例,如街道布局、家具设计等,通过观察和描述,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几何学的故事》、《几何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