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比较探究《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设计思路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探讨一下《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这篇文章。首先,我要带大家走进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对双手的赞美之情。我们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接下来,我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最后,我会引导大家思考,让我们这双手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对散文的阅读理解,学会从细节中挖掘情感,理解作者观点。
2.文体鉴赏能力:辨识散文特点,欣赏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3.思辨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培养思辨意识,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劳动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感恩之心。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具备基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接触过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阅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尤其对故事性、情感性强的文章更感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欲望。学生的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深层情感和作者观点上存在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们既有偏好独立思考的,也有更倾向于小组讨论和互动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阅读《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这篇文章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散文结构不熟悉、难以把握作者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等问题。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可能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和互动,帮助学生逐步克服。
教学资源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包含课文内容、作者介绍、背景知识等
-课外阅读材料:《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全文
-纸质教辅:相关习题和阅读理解练习册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网络资源:在线词典、文学网站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
-展示一组关于手部劳动的照片或视频,如农民辛勤劳作、医生手术操作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劳动者的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
-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说“我们这双手”呢?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时:3分钟
**讲授新课**
1.介绍作者及背景:
-简要介绍作者,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用时:5分钟
2.分析课文结构:
-以板书形式展示课文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用时:5分钟
3.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情感表达。
-重点讲解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用时:10分钟
4.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手部劳动的认识和感悟。
-用时:5分钟
**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分发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作文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用时:10分钟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作者如何表达对劳动的尊重?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环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如:如果让你用这双手去创造美好,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和总结。
-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如:如何让我们的双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用时:5分钟
2.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不同职业角色,模拟在岗位上使用双手的场景,体验劳动者的辛苦和快乐。
-教师点评,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用时:5分钟
**总结与拓展**
1.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用时:3分钟
2.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手部劳动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劳动的文章。
-用时:2分钟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劳动文化**:收集关于中国传统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