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校园建设指标体系(报批稿)》编制说明.pdf
江苏省地方标准《低碳校园建设指标体系》
(报批稿)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校园作为特殊的社会公共机构,具有人口密度大、流动
性强的特点,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还肩负着培
养学生绿色低碳理念和提高有效参与能力的重要任务。目前
关于低碳校园的建设尚未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仅
有一些地区探索制定实施了若干项地方标准,比如北京市的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DB11/T1404-2017)、
镇江市的《低碳学校建设指南》(DB3211/T1023-2021),
上述标准主要针对校园基础建设提出要求,或是面向高等校
园,暂未提出针对中小学低碳校园建设的指标体系。
随着“双碳”顶层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小学、初中、高中
及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要求,投入人力物
力,加强低碳校园建设。2023年,南京市节能评审中心有限
公司开展了《建邺区零碳校园建设行动方案》的研究工作,
深入调研了解学校在低碳发展方面存在的困扰和经验。调研
发现,学校之间低碳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从硬件设施方面,有些新建校园根据规划设计要求配备有光
伏发电、太阳能热水、雨水回收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资源回
收装置,但因并网、管理等问题不能正常投入使用;有些年
代久远的校园不具备改造加装可再生能源设备设施的条件;
还有些学校致力于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却忽略了校园低碳文
化的系统性建设;另外,校园内的能源计量器具不完备,缺
1
少系统的监测管理也是一大共性问题。从文化建设方面,多
数学校都有关注绿色、节约等理念,但关于“双碳”相关的
教学内容、理念贯彻缺少专业性、系统性、长远性的规划设
计。
编制组提出制定《低碳校园创建评价指南》地方标准的
工作计划,一方面,能够弥补目前省级低碳校园建设标准的
空白,从基础教育抓起,科学普及“双碳”理念,明确“双碳”
行动目标,设置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为学校开展低碳校园
建设效果自评价工作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能够明确“双碳”
目标路径,助力校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建设成果
展示,系统地对“双碳”理念进行宣教,培养储备新时代专业
人才,示范引领全社会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二、任务来源
2023年1月18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3
年江苏省地方标准申报指南》,明确申报范围和立项重点,
包括社会事业中的公共教育领域均囊括在内,面向全省公开
征集省级地方标准。基于此,编制组以前期“零碳”校园建设
工作为基础,经过整理汇总、专家咨询、参编单位讨论,形
成《低碳校园创建评价指南》标准草案及《江苏省地方标准
项目建议书》。2023年4月,由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
提出单位向主管部门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交申请材料。
2023年8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省市场监管局关
于下达2023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市
监标〔2023〕173号),下达编制任务,包括《低碳校园创
2
建评价指南》地方标准,正式立项。
三、编制过程
南京市节能评审中心有限公司接到江苏省市场监督管
理局下达的标准制定任务后,于2023年9月启动编制工作,
按计划进行了下列工作:
2023年9月,南京市节能评审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省
机关事务管理局、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南京师范大学等
相关单位初步组建了《低碳校园创建评价指南》编制组,并
召开第一次编制组会议,讨论标准主要指标体系设定、分值
分配及调研工作安排等问题,并确定各起草人员的具体工作
任务。
2023年10月-2024年6月,在江苏省全面开展线上和线
下调研,调研对象包括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局及典型学校。
2024年7月-8月,整理收资文件及现场调研结果,进一
步调整指标体系和分值,确定定量指标及分值的计算方法,
修改形成《低碳校园创建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和编制
说明(征求意见稿)。
2024年8月-12月,编制组以电话、邮件、会议等方式
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的征求意见修改标准文本和编制
说明,形成会审稿并进行公示。
2025年1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