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指标体系探讨.doc

发布:2017-06-06约6.1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从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基于不同指标的功能定位,研究提出了低碳生态小城镇发展引导、质量评价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于科学引领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发展,客观评价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水平和质量以及准确评估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构建了包括“建设―评价-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的低碳生态小城镇指标体系,以指导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实践,提高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低碳生态小城镇;发展引导;质量评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9;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4.008 1 引 言 小城镇被称为“城之尾、乡之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环节。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消耗了大约85%的资源、能源并排放了等比例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国家发改委(2015)提出了“创新、绿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镇建设方向。低碳生态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社会高效综合体,不但为区域城市提供生态产品,还是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低碳生态小城镇如何建设?目前尚没有统一答案,但有一点共识,发展低碳生态小城镇首先要对其建设管理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全面系统、功能互补、有机衔接、密切配合的指标体系来引领和指导建设实践,是小城镇低碳生态发展的必经之路 2 低碳生态小城镇的内涵和模式 对于低碳生态小城镇的内涵和发展模式,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观点。俞今[1](2011) 以开化县华埠镇为例研究了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低碳生态小城镇的基本特征为循环共生性、高效经济性、城乡统筹性、和谐宜居性。欧阳怀东等[2](2013)提出了包括社会经济、规划管理、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7大类35项共62个指标构成的低碳绿色生态小城镇建设标准。程炎焱[3](2014)从产业结构、城镇规划、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方式等四方面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管理模式。周频[4](2015)认为低碳生态小城镇的建设重点在于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从城镇的生产、生活、交通、社会等各层面实现低碳排放。笔者认为,低碳生态小城镇本质上属于生态小城镇的范畴,是生态小城镇的必然要求,其对生态小城镇的追求,是从节能减排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角度展开并深入的,对生态小城镇的其他特征(如和谐共生、循环利用等)并非忽略,而是在减少碳排放的基础上加以重新整合,低碳生态小城镇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小城镇-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国内外有不少低碳生态小城镇的典型范例。丹麦凯隆堡(Kalundborg)以建设生态工业园为突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它的主要生产模式是某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企业的生产原料重新投入生产,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日本北九州生态城镇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以“3R”为导向的控制指标,即减排(reduce)、循环利用(recycle)和再利用(reuse)指标,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循环经济所需的基础设施、资金和人力资源,鼓励企业、商业、消费者以及本地居民之间通力协作,从而建立起物质循环利用的生产生活模式,实现零废弃物排放。北京长辛店生态城作为北京首个低碳社区示范项目,制定了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约材料、可再生水回用等在内的19项可持续发展指标,通过指标引领和控制,其绿地率超过50%,生活垃圾实现100%分类,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常规小区减少50%以上。上述案例启示我们,理念超前、功能互补、衔接配合、科学系统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是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通过低碳生态指标体系引领小城镇建设,是低碳生态小城镇发展的必经之路 3 低碳生态小城镇指标体系的功能 构建指标体系的前提是明确指标的功能与定位,必须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低碳生态小城镇的指标体系主要应具备三大功能:一是指导引领功能。构建低碳生态小城镇发展引导性指标体系,明确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形成推进措施和实施方法。二是监督评价功能。构建低碳生态小城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低碳生态小城镇发展现状进行监督评价,发挥监督和纠偏作用,确保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三是绩效考核功能。构建低碳生态小城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科学衡量工作实际成效,提高投入资金使用效益,总结低碳生态建设经验教训,建立相应的纠错机制,见下图 4 低碳生态小城镇指标体系的构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